第2部分(第2/5 页)
、整日牛逼哄哄的英国人是可恨,但不管咋样,人家来这里起码是“租借”,还有个归还的期限。他妈的小鬼子这是强占啊,这不成亡国奴了吗!
后来在中航担任副驾驶的李宏揆老人对日本鬼子有着最“直观”的认识。
“七七事变”后,日本人开进了北平,李宏揆的父亲是分管北平、天津、河北一带的基督教区长,在当地算是有相当势力的人物。老人说,是父亲的神职身份救了一家人,连日本人对他们都要客气一些。老人的家,房前是日本兵,后院就驻扎着国民党的一支部队,有一次,双方隔着房子就开火了,就在头上互相撇手榴弹。打着打着,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人这边不行了,这边扔过去一颗手榴弹,小鬼子那边就能扔十颗。国军只是坚持了一会儿,没东西了,马上就跑。
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日本兵,说是信基督,要见父亲,在那个鬼子和父亲说话的时候,还是孩子的李宏揆特地仔细打量了他:
“……矮小,这是第一眼的感觉,但我那时更小,再矮小也比我高。穿着一身脏兮兮、黄不啦叽的旧军装,戴着的头盔已经辨别不出什么颜色了,腰间斜吊着一把左轮手枪。男孩就喜欢这东西,再仔细一看,日他奶奶,露在外面的子弹竟长着斑斑绿毛……世界上还能找出一支比这更丑陋的军队?没有!”
最后一句话,表情突然愤愤的老人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是的,就是这样的一支肮脏、丑陋、兵员总数始终少于中国的日本鬼子,从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就把成百万的中国军队、千万庶民百姓追杀得节节败退。
“八一三淞沪大战”、“血战台儿庄”、“湘西会战”、“武汉保卫战”、“中条山之战”、“昆仑大战”……一次次血肉横飞的会战,一批批中国军人昂首挺胸、大义凛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阻挡枪弹和寒光闪闪的刺刀,但最后只是能“迟滞”敌人的挺进。
打一回败一次、一路狂奔后撤的兵,国破家亡、漫无目的的逃难人流,摇着膏药旗、看见鬼子迎上前去的“维持会”。
中国,你还能坚持多久!
狂轰滥炸(1)
通 天
南京被占领了,“首都”都沦陷了,数不清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浴血奋战后,血肉筑成的胸膛实在难以抵挡住枪炮,在“迟滞”了敌人进攻后,蒋介石带着他的国民政府迁向了西南一隅。
重庆成了抗战时期的陪都。
从地图上看,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长江犹如一道天然屏障,阻断蜀国与外部联络的通道,有道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自古就是易守难攻。
国民政府把陪都选在了重庆,从战略上看,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也是一着险棋——万一日本人真的攻进来了,下一个撤退的地点在哪儿?看看四周,东西南北中,已经没地方躲了。
小日本的确是接踵而至,只不过,陆上难以进入,就从空中来。
1903年12月17日,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小渔村——基蒂·霍克。一处沙滩上,有两个人在一个如同放大的“书架”前紧张地忙碌,在“书架”旁,除了一个手持笨重的相机要把这个“书架”记录下来的人,连个看热闹的都没有,没有人相信两个年轻的自行车修理工能耍出什么新把戏。
“书架”的下层夹板上,一台只有12马力的发动机发出特有的噪声后,站在“书架”下的其中一人钻进“书架”的夹层中,全身紧紧趴在发动机旁边,全然不顾向他袭来的瑟瑟海风。
地面上那个人向他挥挥手,于是发动机的噪声明显加强。
“书架”徐徐挪动起来,只见它向前行走了几米后,突然,奇迹出现了,这个笨重的“书架”竟然浮了起来、飘在了空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