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料敌机先(第1/2 页)
通常情况下,战场态势向对战双方呈现出的都是同样的黑雾状态,想要精准预判敌方的行动在多数时候是非常困难的。高明的指挥者往往通过已知的信息以及对各种细微迹象的判断,大致推断出敌军可能的手段,并针对这些手段设定一系列应对方案,再不断完善和修正这种推断,以期获得较大的取胜概率。 当然,真实的战争远比这几句话复杂得多,其中涉及大量对信息的采集、筛选和甄别工作。即使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现代,这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更别说这个原始的冷兵器时代了。 在这个时代,指挥员能够依靠的大多只是战场的经验和直觉。这种条件下还能做到算无遗策的,那除了天纵奇才,便只能说是如有神助了。 站在黄忠的角度,他采取的自然是最稳健的策略。但作为对手的刘封和刘禅兄弟显然不会按照黄忠的设想来行动。 事实上,自刘封以下整个第三军对于两军的现实状况都有着清醒的认识。无论是单兵素质还是主将威望,对方都是明显优于自己的。这种情况下若仍按照常规的战法去索敌、接敌、开战,显然非常不利。 因此,打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打算摆明车马去和黄忠硬刚。在战前的作战会议上,首先定下的基调就是避实击虚、攻敌不备。 方向是定下来了,但这离实现战果还差着十万八千里。避实击虚说说容易,做起来可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首先你得搞清楚哪里是实哪里是虚,还得能辨别敌人表现出的状态是真实的还是故意为之;其次要精确部署打击手段以及对各种意外的预判与应变措施;最后还要有底线思维,当所有准备都失效时能够及时止损、保存部队并脱离危险。 总之,具体到制定方案,刘禅那超越两千年的军事知识就都无处发力了。对战场态势的把控需要临阵对敌的经验,而这方面他是完全空白的。 即便如此,当这个四岁的娃娃坐在一群大汉中间一起研究作战方案的时候,在座之人却没有一个能够生出小觑之心。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摆在他们面前供大家探讨着的三维沙盘模型正是这个娃娃一手炮制出来的。 所谓有图有真相,凭借着这种上帝视角,不用说刘封,就是邓忠和毛贵也能一眼看出长湾这个唯一的水源地才是战局的要害所在。 邓忠指着沙盘向刘封进言:“将军,这地方是左近唯一的水源。甭管敌军在哪儿,他都得往这儿来。” 刘封点点头,邓忠能想明白的事他自然也明白。但想利用这点打击对方,事情却没这么简单。演习始发地是由司马所临时指定,事前没人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那么也就无法提前预判到达时间和行进路线。更何况黄忠也不是菜鸟,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不可能不清楚,更不会对此毫无防备。 目前唯一有利一点的是邓忠在各区早已布置好了攀越点,沿着攀越点构建行军路线,移动起来会比正常情况迅速得多,而这个情况敌方并未掌握。 还有一个障碍是给养。指挥部给了三日的口粮,那就意味着若不能在三日内到达水源地并进行有效补充,不等跟敌军周旋自己就得先崩溃。 常规的做法当然是加紧行军,尽快赶到长湾构筑阵地,确保了水源再找吃的,这也是多数人的意见。先敌到达、先敌布置,符合兵法中以逸待劳的原则。然而偏偏就有一个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正是那个完全没有作战经验的娃娃教官刘禅。 刘禅的理由很简单:其一,既然多数人会这样选,那么敌军大概率也会。换句话说即便能够先敌到达,也不会有多少时间进行准备,反而会提前暴露自己;其二,长湾上下约八里长,以百人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完全监控和封锁,也就是说先到后到都不妨碍取水,因此抢先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道理虽浅显,思路却够清奇。听了刘禅的话,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或许正因为没有任何经验,这孩子才能不受教条的约束,更加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再加上他那超越时代的知识结构,往往就能得出与多数人相悖、却更加合理的结论。 李顺摸了摸下巴,感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