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5 页)
也不过如此。少爷许是吃惯了您做的。。。。。。”
丫鬟连吹带捧地解释着,阿食听在耳中,眉间逐渐放松,不悦感便消散了一大半。少爷的脾性她了解,只是看到这些人这般惫懒,不曾尽心伺候少爷,就有些生气。知道她们终究已经尽力,也便不再去追究。上前走近仍然侍立在旁的另一个丫鬟,接过她手中的精致蕉扇,亲自为孙旭扇起风来。
正要让两个丫鬟退下的功夫,却听到了那令她朝思暮想的声音,顿时觉得这几个月的辛苦都值得了。
“阿食,几时回来的?”
孙旭回过神来的时候,看到阿食侍立在侧,两个丫鬟怯怯的站在两人对面,不禁有些好笑,“阿食,与她们无关,我这几天有些疲惫而已。”
阿食哪肯信他,本来消了一大半的火气又上来了,厉声道,“公子,上下尊卑岂可偏废?如果每个人犯错后都以一句能力不足来搪塞,世上断无成事之理!你二人侍主不能尽心,这个月的月银减半。顺道再去于管家那边知会一声,把尚心苑的厨子给我辞了。”
那俩丫鬟心下叫苦,当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啊。
尚心苑这边据说是整个金华府月钱最多的地方了。即便是作为同为孙府的管家,也可能还不如尚心苑一个普普通通的下人月钱多。前些年孙左尹已迁为金华府尹,又赶上孙府尹老来得子,自然溺爱得很,哪能让他受了委屈?整个尚心苑上上下下的月钱,便有百两之多。要知道这个世界五口之家一年用度不过二三两。若勤俭持家些,十口之家三两也能支撑一年。
不过,孙氏之前本是富商起家,不说富可敌国,也算一方富甲,财力充沛,几个月钱也能叫银子?
前些年他便斥重金,东西买地,扩充府邸。在府邸的最边缘僻静之处给儿子修葺了这座尚心苑。苑中建筑乃是请京师的大师设计,由江州名匠亲手建造完成。不过五丈见方的院子,却是耗时五年方才完工。动土之时,还专请了得道天师前来开光堪舆;封顶之日,邀了有道高僧至此镇魔驱邪。
有人曾经嘲笑孙斌,说他不改商人本色,前后两次邀请僧道便共花了近千两银子,却不知有何用处。孙斌听了,嗤笑道,“千两银子也叫钱?但保我儿平安,便是万两白银投江填海我也不会眨眼。”
第四章 功名利禄先科举
如此炫富之人,若按常理来说,必定是不学无术。若是平常,此人不会花钱买官,便会科举舞弊。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府尹老爷居然是位大才,道德文章一流,加之他本身就富甲一方,治理一方时不会考虑太多。这让那些朝中大员都钦赞不已。
先皇在位时,孙斌曾经在翰林院任编纂一职,曾提点过他的老贤相有次回乡时路过金华,见府衙诸般政务井井有条,百姓各安其位,金华之盛冠绝江州。经这般眼见目睹,老贤相爱财心切,甚至有意要举荐当时尚为右尹的孙斌进京为官,但是却被孙斌推辞了。
“贤相,为官一人,造福一方。治理地方,下官尚有政绩可循;而中枢机要,下官自知才疏学浅,诸位阁老贤臣济济一堂,下官岂敢尸位素餐?况且,不管在朝在边,不都是为国效力么?又有何分别?”
这一番话说的老贤相频频点头,直称赞这位府尹,“祖上银浊铜臭不忘扶危济困,右尹慈厚爱民更知施仁避苛。”
孙斌不仅官声好,在士林中也颇有几分名气。他初入翰林时便以《乞天子罢洪税疏》而名噪一时。
武朝方圆何止千里,如此辽阔的疆域,不免水流纵横。而北方一马平川,大江大河虽有,却不会汛涝成灾。而南方的平原耕地却被河流纵横冲刷成上百个区域。虽在河流的冲刷下,当地产生了肥沃的良田,加之南方气候适宜播种,稻谷基本能一年两熟。有的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