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第1/2 页)
老臣們不敢說反對,言官們都支持,殿堂上沒有人聒噪,朱慈烺可以自由闡述他對鹽政改革的意見。
「父皇,你知道食鹽出場價多少嗎?」朱慈烺問。
崇禎搖頭。
「算起來一斤不到五十文,可到了百姓手中,卻是三百文,其間的利潤,足足有六倍!」
「鹽商可真是會賺啊。」崇禎咬著牙,眼睛裡都是冷笑。
「鹽價高漲,百姓們不堪重負,怨聲載道,無知的人還以為是朝廷多抽了稅賦,但其實呢?朝廷一斤鹽只抽了兩文錢,算起來,九牛一毛都不夠,而剩下的利潤都讓鹽商鹽幫,還有各地官員拿走了!」朱慈烺冷冷說。
「臣等有罪。」
底下又是一片請罪聲。
朱慈烺繼續說:「那麼,鹽價為什麼這麼高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專買專賣!天下鹽場出產的鹽,各地的鹽店,還有沿途的運輸,都被鹽商鹽幫所壟斷了,除了他們,任何人不能插手鹽政,他們想賣多少錢,就可以賣多少錢,而百姓們毫無選擇,除非不吃鹽,否則只能向他們低頭。」
崇禎臉色鐵青,眼睛裡燃燒著怒火。
「那鹽幫鹽商為什麼能壟斷鹽市呢?因為這是朝廷給他們的特許,其中大部分都是世襲,這本是朝廷給他們的恩惠,但這些人非但不思報恩,反而貪婪無度,一再的哄抬鹽價,更有不肖的鹽官鹽吏為他們保駕護航,因此,朝廷的鹽政越發不堪,兒臣曾聽說,一個九品的鹽吏都勝過七品的知縣,為了能當鹽吏,很多人不惜重金賄賂上司。」
「朕的好官啊……」崇禎冷笑的看向謝升。
謝升是吏部尚書,管著天下官員的升遷。
「臣有罪。」謝升趕緊叩頭。
「兒臣以為,要讓百姓們吃上平價鹽,讓朝廷能收到正常的鹽稅,鹽政已經是非改不可了。」朱慈烺提高聲音。
「怎麼改?」崇禎問。
「第一,取消特許制,天下商人,只要誠實本分向朝廷交稅,都可以經營食鹽,如此,食鹽再不是壟斷行業,那些鹽商鹽幫想要通過壟斷而哄抬鹽價的情況,就很難再出現。鹽價必然能逐漸平穩。」
「第二,取消食鹽的人口稅,將人口稅和出場稅,合二為一,成為新的鹽稅。我大明的鹽場按產地分海鹽、池鹽、井鹽,兒臣估計,每年鹽產量大約在5億斤左右,除了我大明子民,蒙古、建虜也在吃我大明的鹽。蒙古、建虜是敵虜,吃我們的鹽,寇我們的邊,居然還不用交我們的鹽稅,實在是荒唐,但如果將人頭稅納銀稅,合二為一,所有的鹽稅都從產地徵收,那麼,不管鹽賣到哪裡,朝廷都能徵到鹽稅。」
第38章 留三去一
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間,這個泱泱大國的鹽稅都還是按人頭收稅,直到一個叫范時崇的梅州巡撫發現了其中奧妙,向乾隆進言,才從人口派鹽稅收改為按斤兩派鹽稅。如此一改,鹽稅大增,單梅縣一地的鹽稅就由幾百兩銀子猛增到七千四百兩。
「第三,嚴格產地管理,從源頭掐,死私鹽的泛濫。對灶戶施行保甲制,十戶為一甲,百戶為一保,相互監督,如果有一戶販賣私鹽,而其他九戶沒有舉報,或者沒有察覺,一律同罪,杖八十,流放三千里,嚴重者,斬!」
灶戶,明朝設灶專門煎鹽的百姓,朝廷從灶戶手中收鹽,加稅後賣給鹽商,市面上的私鹽,大部分都是從灶戶手中流出來的。
「第四,私鹽一旦嚴格管理,那些灶戶的生活必然受到影響,如果朝廷不照顧他們,食鹽生產就會遲滯,因此兒臣以為,應適當提高灶戶待遇,讓他們不用販賣私鹽,也可以衣食溫飽,兒臣提議,每斤鹽稅可提高一文,其中一半歸朝廷,一半歸灶戶,雙管齊下,私鹽泛,濫的局面,必然可以得到有效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