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2/2 页)
抵制日貨。自 90稱為抗敵後援會的華人青年鼓動者企圖以直接行動強迫推行此種抵制,例如 在有經營日貨之嫌的商人的貨物上塗柏油。但抗敵後援會與共產黨人關係密切,後者仇恨日本人,在這一點上他們是同國民黨一致的。
1927年中國國民黨清洗共產黨人以後,兩黨結怨甚深,互為仇敵,不過在1930年以前馬來亞共產黨還不甚重要。但自1930年以後,馬來亞共產黨的影響愈來愈大,特別是通過它操縱的所謂總工會,那是一個自己任命的組織,其活動多半是通過恫嚇。一些大規模的罷工就有總工會在後面支持。馬來亞共產黨幾乎是清一色的華人。共產黨員中也有一些是馬來人和印度人,但他們所執行的只是華人領導人的命令罷了。
由於人口的成分龐雜和華人與印度人的流動性,馬來亞的民主制度發展很慢。各政治單位的種族殊異性質也妨礙了馬來亞融合成為一個單位。1896年,馬來諸邦中有四個邦(霹靂、雪蘭莪、森美蘭和彭亨)在英國宗主權之下結成聯邦。1909 年,曼谷條約把暹羅對北部四個邦‐‐吉蘭丹、丁加奴、吉打和玻璃市‐‐的宗主權交給了英國。原來希望這北部四個邦和柔佛會加入聯邦,但聯邦傾向於合併,合併後各併入單位的主權就將隨之喪失,因而阻礙了其他幾個邦加入聯邦。因此,英國人就決定實施一個把行政權分散的方案,把大部分控制權交還各邦。但仍保留聯邦機構,負責照管原有四邦具有共同利益的事務。1到了1939年,已經可以看出諮詢權力的集中化並不管用了,各邦趨向於彼此設立關卡。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