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1/3 页)
馮太后不僅在政治上全力培養孝文帝,而且也非常關心他的婚姻和日常生活。也許是出於使馮氏家族世代貴寵的私心,或許是她不放心讓別人家的女兒來到宮裡,馮太后特意把同胞長兄馮熙的三個女兒納入宮裡。後來,孝文帝先後將兩女立為皇后‐‐史書上一稱馮廢后,一稱馮幽後。
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49歲的馮太后死於平城皇宮的太和殿,諡號文明太皇太后。她臨終時,曾降遺旨,並書之金冊,安排了自己的後事。遺旨說:她死後,逾月即行安葬。山陵之制,務行儉約,其幽房設施、棺槨修造,不必勞費。陵內不設明器,至於素帳、縵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
馮太后的死,使孝文帝痛不欲生,五日內他滴水未進,毀慕哀悼。對太后的陵墓規格,儘管高閭、游明根等鴻儒重臣多方要求按太后金冊遺旨辦,孝文帝仍堅持將墳陵拓寬六十步,實際上這是對國君的葬禮規格。
當年十月,馮太后被安葬在自己生前選定的墓地‐‐方山永固陵(今山西平陽北),沒有和文成帝合葬。孝文帝為了表達自己的孝謹,在永固陵東北約一里處,為自己營造了壽宮,準備死後也埋葬在這裡,永伴撫養自己成長的祖母太皇太后,以體慰她陰間的孤獨。後因孝文帝遷都洛陽,全面實行漢化‐‐這使&ldo;太和改制&rdo;再奏高歌,將洛陽瀍水以西的北邙阪作了皇家的陵寢之地,方山虛宮後來僅號為&ldo;萬年堂&rdo;。儘管如此,改革大業後繼有人,並能在以後的歲月里發揚光大,已足以使馮氏瞑目黃泉了。
---------------
後記(1)
---------------
現在奉獻給讀者的這本小書,是我在舊作《幕後帝妃》的基礎上所作的修訂本。《幕後帝妃》的完成是在1992年元月28日,屈指數來已經整整十四年了。往事如昨,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為什麼仍然願意花時間作修訂?這首先源於中華書局編輯李世文先生的支持和鼓勵。世文先生是我去年在中華書局出版的《正說唐朝二十一帝》的責任編輯,他把握文字的功力和對作者的尊重,尤其是對工作的認真負責,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和他打交道的時候,我也很願意傾聽他的意見。給修訂本取現在這樣的一個名字,就是集思廣益後我們共同協商的結果,我以為這一名字更加準確地概括了本書的內容。
另外,還有一個動因,是當年那本小書出版後曾經得到過不少讀者的錯愛,其中承載了我當時作為一個學術&ldo;新兵&rdo;太多的寫作體驗。當年那本小書殺青之時,正是我研究生畢業走上大學講台的第五個年頭。書出版後,竟然意外地得到讀者的歡迎,還收到了一些讀者的來信,有的還是通過出版社轉來的。其中,一位來自廣西靈山的姓唐的中學生的來信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於在後來的幾年時間裡我們都有書信往來,直到我1998年工作地點發生了變化以後,當時這位中學生也快要畢業的時候。這一經歷,極大地觸動了我此後的教書工作和讀書生活。我一直想,自己的小書居然能夠得到中學生的喜歡,這不僅是對我工作的極大獎勵,也給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它要求我更加仔細認真地對待自己的著述。從此,我對所謂&ldo;敬惜字紙&rdo;的古訓多了一層更深刻的體味。我越發相信,&ldo;用心&rdo;是多麼有意義的字眼。
這次修訂,本來想基本保持舊貌。但是,最終刪除了原來書中寫有的女皇武則天和唐太宗的長孫皇后兩篇。之所以刪除,一是由於武則天由皇后、皇太后而稱帝建國成為一代女皇,她的事跡我在《正說唐朝二十一帝》中有了比較詳細的敘述,如果這裡再收,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