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2 页)
劉邦駕崩前後,在元老大臣與呂后之間,曾有一段有趣的插曲,此事的主角是陳平、樊噲。
燕王盧綰謀反時,劉邦令樊噲率兵征伐。樊噲出發後,有人因為看不慣樊噲與呂后關係密切,遂在劉邦面前告他一狀,說樊噲與呂后結黨,要等有一天宮車晏駕(即劉邦死後),把戚夫人、趙王如意一起誅殺。劉邦臨終前本來就對戚夫人與趙王如意放心不下,聽得此言,大為惱怒,立即派陳平與絳侯周勃前往燕地解除樊噲兵權,命令陳平於軍中將他就地斬決。陳平領旨,不敢怠慢,即往燕地。他一路上仔細分析形勢,認為樊噲是呂后妹妹呂嬃的丈夫,既與呂后關係親密,又與劉邦同鄉,一起出生入死。樊噲功高,在諸將當中最得親信,當年與劉邦起兵反抗暴秦,樊噲總是披堅執銳,攻城略地。與項羽一決高下,每經劫難,總是不避生死,對劉邦忠心耿耿,又能直言進諫。現在皇帝一怒之下要殺他,萬一後悔,自己就難做人了。再說,雖則奉聖命殺了樊噲,呂后和呂嬃也會忌恨自己。有朝一日被她們尋機報復,自身就難保了。陳平與周勃合計,決定先把樊噲兵權交由周勃掌握,至於他的生死,還是將他押入囚車,解往長安,聽由皇帝裁決。
於是,陳平出示詔令,把樊噲押入囚車,返往京師。半路上,陳平聽到劉邦駕崩的消息,擔心受到別人的調撥,急忙快馬加鞭先奔赴宮內弔唁致哀。途中,又遇到往燕地頒詔的使者,命令陳平由燕地趕往滎陽(今屬河南)與大將灌嬰屯駐防務。陳平受命之後,仍馬不停蹄趕往宮中。來到劉邦靈前,他痛哭不止,顯得傷心欲絕,終於得到機會把奉使前後的情況向呂后奏稟。呂后聽出陳平的良苦用心,也很有節制地安慰他:&ldo;你一路勞乏,很辛苦,出宮休息去吧!&rdo;陳平仍怕他一出宮,就會有人乘機進讒言,便堅持要求允許他宿於宮中為皇帝守靈。呂后見狀,任命他為郎中令,使他得以出入宮掖,教導自己的兒子劉盈。
陳平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他把樊噲活著押往長安,呂嬃仍說陳平工於心計,竟敢對自己的親人下手,是不把呂后和她們呂家放在眼裡。呂后倒是清楚內情,她勸解妹妹:&ldo;你不要把責任推到陳平身上。他此番出使是奉了先帝之命,並非自作主張。再說先帝要他將樊噲斬於軍中,他要是不顧及咱們呂氏,怎麼會如此煩勞地從燕地把樊噲押解來京?樊噲能撿這條命,這不全仗著陳平嗎?休要錯怪了人家。&rdo;呂后沒有聽呂嬃的讒陷,既赦免了樊噲,恢復了他的爵邑,也沒有問罪陳平。
---------------
無冕之王:西漢高祖皇后呂雉(10)
---------------
不僅陳平如此,就連留侯張良也多方規避,以免受到嫉視。張良不僅以其足智多謀佐助劉邦得天下,而且還在鞏固劉盈太子之位的過程中,向呂后獻過良策,呂后對張良也另眼相待。他自己卻自知韜晦,常說:&ldo;我張良乃韓國之後,當舊國被強秦所滅,不愛萬金之資,視金錢如糞土,惟以抗擊暴秦為業。今隨皇帝陛下多年,以三寸舌為帝者師,食封萬戶,位為列侯,此布衣之極,張良一生所為,足矣。願從今捨棄人間之事,欲從赤松子作神仙遊。&rdo;從此,張良真的學習辟穀之法,修煉導引輕身之術,真正想仿赤松子能入火自燒,隨風雨上下了。劉邦駕崩,呂后想要德化懷服張良,要讓他進食,還開導他說:&ldo;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皆如白駒過隙,均是轉瞬之事,你何必像現在這樣對待自己呢?&rdo;張良本意在於逃避朝廷上的人事紛爭,他又不便駁呂后的面子,就勉強吃了些東西。張良最終也沒有同呂后發生政治上的過節,清靜地度過了餘生。
呂后初為皇太后,為了穩固兒子劉盈的皇位,確實施展了一些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