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页)
清价格为止。
虽然一些有价值的服务消失了,但同时另一些服务却大幅增加了。比如加油站可以把润滑油和汽油搭配在一起销售。那些愿意在加油时一起添加高价润滑油的车主可以不必排队。汽油遵守政府定价,润滑油则大幅涨价,涨价的幅度一般是恰好可以弥补汽油限价造成的亏空。对此,经济学家巴泽尔讽刺地说道:“汽车在这一时期得到的润滑保养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当然,车主们都知道,周到细致保养汽车的办法并不是仅有频繁更换润滑油这一种办法,多*修也是一个好办法。结果,限价令之下,汽车好像更容易出故障了。汽车被更经常地送去维修。其实并不是因为限价令造成了更多的事故和故障,而是因为每次维修以后,维修站都会把油箱加满。当然,这部分油价是计入维修费一起结算的,而政府并没有规定维修费不能涨价。
当代中国(8)
其他怪现象也层出不穷。比如,大油箱越来越多——加到油的机会难得,每一次都要尽量利用;而高级汽油越来越少——又不能提价,炼油厂费那个劲干什么。
也许牛肉面店主可以在这里得到启示。涨价的办法其实很多。比如,虽然牛肉面不可以涨价,但可以搭配销售高价凉拌菜。或者提供上门送货的服务,同时收取送货费。与这些积极手段相比,偷工减料的办法未免就有些消极了。我尤其劝那些已经享有市场声誉的牛肉面馆,要优先考虑积极的应对手段,而尽量不要使用影响声誉的消极手段。不值得为限价令这种注定不能持久的玩意儿赔上自己来之不易的市场声誉。况且,积极手段是那么多。
那些主张限价令的人没有意识到,不仅是汽油,任何商品或者服务都是多属性的。消费者看起来只是购买了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其实,他购买的必定是围绕这种商品或者服务的属性集合。同样一瓶啤酒,在街边的小店购买只要两三块钱,而在高级夜总会可能就会贵上几十上百倍。原因就在于后者包含了许多其他属性。因此,限价令注定是自欺欺人的。欺人在于,限价令造成了虚假的价格信号,搅乱了市场自发调节的过程。供应和需求都得不到准确的信息,不知道是应该增加还是减少,更不知道增加和减少的数量。而自欺在于,颁布限价令的官员自以为控制了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可实际上他们所控制的仅仅是名义价格罢了。他们怎么可能去控制那数量和搭配种类上可能都是无穷多的属性集合呢?
欺人的结果是阻碍了市场扩大供给和减少需求的过程,使得供应紧张的局面长期存在。而自欺的结果则是造成了各种扭曲和资源浪费。消费者本来需要的服务不复存在,而消费者不那么需要的东西却在市场上盛行。大家的状况都变得更糟。
虽然后来有了一定程度的放松,但石油危机后的整个1970年代,美国都在实行石油和汽油的价格限制。当然,同时还有一大堆其他形形色色的控制经济的法律、政策。那就是一个政府到处插手的年代。
1981年1月20日,新任总统里根的就职典礼在华盛顿举行。在仪式上,里根做了就职演讲,表明他要以解除对经济的种种管制为己任。
就职典礼结束之后,里根和其他贵宾前往国会大厦共赴午宴。在去宴会的途中,里根走进总统办公室,签署了一项法令:关于解除对石油和汽油价格控制的法令。那是他作为总统行使职权的第一件事。
面对政府管制,怎样化腐朽为神奇
一些中国商人,有一种很特殊的能力,面对层出不穷的政府管制,他们从不公开对抗,他们能用种种外柔内刚的手段,把这些政府管制化解于无形,为企业发展争取到足够的空间。但必须认识到,企业家的这种能力虽然令人叹为观止,但总归是有限的。如果政府管制无止境地增加,总有一天,企业家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