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页)
此言一出,正如她所想,包拯和公孫策都露出了驚訝的神情。因為這詩,卻是包拯在端州任上所寫。
這詩句自然比不上李杜之作有名,雖然的確流傳千年為現代人所知,聽過之人也是極少數的。若不是因為展昭的緣故,羅清秋也不可能知道。即便是她知道這兩句,整首詩也背不下來。現今的讀書人怕是也不知道這詩,羅清秋能道出來,定然是為人驚訝的。
&ldo;我曾去過端州,聽過大人的這首詩。&rdo;羅清秋道。
不想羅清秋還去過端州,包拯讚賞地點頭,這姑娘倒真是見多識廣。
然而這喜字確實少,往下包拯和公孫策也無詩可言,便又換了個字。
又玩一輪,又道說&ldo;夜&rdo;。
&ldo;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rdo;包拯道。
&ldo;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rdo;公孫策道。
&ldo;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rdo;羅清秋道。
&ldo;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rdo;包拯道。
&ldo;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rdo;公孫策道。
&ldo;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rdo;羅清秋道。
&ldo;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rdo;包拯道。
&ldo;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rdo;公孫策道。
&ldo;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rdo;羅清秋本是順口,話已出口卻意識到什麼不對。
這是句宋朝的詩啊!趙師秀是宋人‐‐雖然自己也不太知道這首詩的具體時間,但看包拯和公孫策的神情,這首詩現下應該是沒有了。
羅清秋心下暗悔。方才還想著辛棄疾的詩不能說呢,怎麼這就脫口而出了?
看包拯、公孫策皆看向自己,羅清秋只得訕訕道:&ldo;這……是我自己作的。方才一時說順口了,登不上大雅之堂,大人和先生就當沒聽到吧。&rdo;
公孫策道:&ldo;姑娘這詩作得很好,如何算登不上大雅之堂呢?&rdo;
&ldo;就是一句沒頭沒尾的詩罷了,先生謬讚了。&rdo;
若不這樣說,他們若要去查,定然查不到,若是萬一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句詩,羅清秋擔心到時候對趙師秀寫這句詩會有什麼影響。倒不如說是自己寫的,雖然感覺有點對不起趙師秀,但這樣一來,包拯和公孫策也就不會再深究了吧。
果然,包拯和公孫策沒有再過多談論這句詩,仍是繼續吟詩了。
羅清秋卻是怕再一個不小心說出什麼後人的詩來,便不再參與。
眼見天色漸明,長夜將盡,羅清秋百無聊賴,回房取了笛子來。
竹笛聲大,不過除夕之夜合該熱鬧些,不怕吵,羅清秋便挑了印象中歡快的曲子吹起來。
她的竹笛是在現代學的,很不紮實,老師安排的練習任務幾乎從沒完成過,練笛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畢竟學了三四年,倒也能吹些複雜的曲子。在舒州不曾顧上,在開封有次逛街的時候看到笛子,便買下來了。畢竟學了那麼久,羅清秋也不想就這樣荒廢了。
正吹著,展昭忽然向她走來,羅清秋忙放下笛子。
&ldo;姑娘……擅音律?&rdo;
羅清秋搖頭:&ldo;我也就是會吹笛子而已,離&l;擅音律&r;還差得遠呢。&rdo;
&ldo;姑娘吹得很好,只是這曲子,從未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