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第1/2 页)
子同屬於一個社會&ldo;亞文化&rdo;,他們有著群體秘而不宣的一套儀式、能力、價值。冠這一首
飾使他們區別於婦女和未成年人,使他們彼此認同為共享權利義務的統治力量。
瑪雅人&ldo;首&rdo;上的&ldo;飾&rdo;,也起著類同的文化功能。無論是美麗的扁頭、高貴的斜眼,
還是戴金綴玉,都明確地顯示了自己的社會地位,既區別於別的社會身分,又認同了自己的
社會身分。這種區別與認同,對於古代社會文明的長成無疑具有推動
作用。現代人對此應能瞭然於心,為了認同與區別,
真是各各竭盡所能,花樣百出。從服飾到飲食,從思想方式到藝術趣昧,都時時不忘趨
從時尚,又時時企念標新立異。在一一次次的&ldo;發燒&rdo;中,社會文化變得越加多姿多彩。
洗澡洗出法律
瑪雅男人每天都必定要洗熱水澡,這種近乎奢侈的日復一日的生活程序,是否意味著瑪
雅人是世界上最愛清潔的民族呢?然而,瑪雅家庭居室內部的髒亂與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瑪雅婦女除了為丈夫洗澡提供周到的服務以外,似乎並不熱衷於清潔衛生。這一現象頗為可
觀。
男人幹完地里的農活回到家,會有一頓美餐等著他,鮮肉、煎餅、蠶豆、雞蛋、蔬菜,
或許還有鹿肉、牛肉、仔雞什麼的,這得看家庭經濟狀況。飯後,妻子給丈夫準備好熱水,
澡盆邊還放著乾淨的替換衣服。如果妻子沒能準備好熱水,丈夫可以因此揍她一頓,這一點
居然堂而皇之地寫進西班牙統治時期的法律條文,毫無疑問,這條法律是對長期而普遍流行
的瑪雅習俗的反映。
洗澡竟然洗出了法律!其中大有奧妙,從中可以看出一種文化機制中所蘊含的微妙智慧。
西方有一種時髦的說法‐‐兩性戰爭,認為男女兩性之間的生理差別和自然分工、表明
人類的中間是一條性別的裂縫。男人和女人的權力之爭在千萬年的歷史進程中時隱時現,未
嘗稍息。所謂母權制父權制的理論正隱含了兩性之爭。從300萬年前非洲古猿化石的形體差
異到現代女權運動的興起,同一個主題在反覆演奏!
一個性別對另一性別擁有權力,這是事實。然而,&ldo;哪兒有權力,哪兒就有反抗&rdo;(福科
《性史》),一個社會不會允許它的內部結構總是處在激烈對抗之中,它總有辦法找到某種平
衡。我們在瑪雅文化以及其他許多種文化中都看到了某種巧妙的平衡機制。
瑪雅人和庫德人、印度吠陀人、蓋亞那印第安人等等,都實行男女分餐制。瑪雅男性
(丈夫、兒子)在妻女的侍候下用餐,等他們離開飯桌後,才輪到母親和女兒就餐,這一現
象在中國傳統社會裡也能類似地看到,所謂&ldo;男女不同席&rdo;的古訓即可作如是觀。作為習俗
的男女分餐和次序,把兩性的地位固化在每個社會成員的心理中,成為性別權力的絕妙隱喻。
一種文化的最奧妙部分,大概就是它的隱喻了。通過曲折的象徵功能,瑪雅人擺平了兩
性的權力關係。男人耕作,女人做飯,男女分餐,這些並不特別;瑪雅人的智慧在於人為地
誇張了妻子為丈夫燒洗澡水的意義。這種小題大作、上綱上線,甚至誇張到訴諸法律的做法,
實際意義遠遠不如其象徵意味。
這是一個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