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王益(第1/3 页)
在扩充军备的同时,朱三并没有忽略内政的治理。他深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离不开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于是,他积极配合蒋蓉儿开展了垦田的工作。他们不仅努力开垦荒地,还将新垦出的田亩分配给那些贫困的百姓,让他们有地可种。这一举动既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生计问题,又增加了粮食产量,可谓一举两得。
与此同时,朱三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减轻新开垦田地的赋税负担,以鼓励百姓加大耕种力度。此外,他还大力支持商业的发展,通过鼓励天水地区最早富起来的那批商人,引导他们到领地内的各个县进行投资,从而增强了各地的产出能力。这些措施促进了各县经济的发展,使得朱府辖区内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也相应增长了一成。这一成果让朱三和蒋蓉儿倍感欣慰,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显着成效。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林天训练的第十七守备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朱三认为现在是时候展示一下他的实力了,于是决定对第十七守备团进行一次改名。他将这个团队改名为第七合成旅,并给予了它更多的权力和责任。
接下来,朱三安排第七合成旅对大顺国边境的争议地区发动攻击。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因为这个地区一直存在着争端,而且大顺国也一直在试图扩张自己的领土。朱三希望通过这次行动来展示他的军事实力,同时也让大顺国知道他不会轻易让步。
在进攻之前,朱三和他的将领们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他们研究了大顺国的军事部署、地形和气候等因素,以确保他们能够取得胜利。同时,他们还加强了情报收集工作,了解大顺国的内部情况和政治动态。
最终,朱三派出了第七合成旅的旅长王益(王益,出生于天水,于十七岁参军,参与谓通县攻防战,武山县攻防战,徽县攻防战等,一路从一个小兵干到班长,营长,这次朱三破格提拔为第十七守备团团长,然后利用朱三军改的契机,从团长职位上升到旅长职位,成了整个府中数一数二的军方大佬),王益率领第七合成旅对大顺国边境的争议地区发起了攻击。经过几天的激战,王益带领的军队成功地攻占了几个关键据点,逐渐扩大了朱府的领土。
当这个消息传到大顺国内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一片恐慌与混乱。大顺国的当局如梦初醒,他们终于认识到朱三的崛起已如燎原之火般不可阻挡,对他们的统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他们不得不紧急行动起来,试图调集兵力以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危机。
然而,大顺国的局势却远比想象中的复杂。内部矛盾重重,南北两面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使得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应对朱三的威胁。尽管大顺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但要在短时间内召集起足以与朱三抗衡的军力并非易事。这一困境让李自成心急如焚,他在京城中愤怒地咆哮道:“难道如今我们大顺连区区一个朱三都无法解决吗?你们这些人难道无能到这种程度吗?”
面对李自成的质问,群臣们噤若寒蝉,不敢轻易回答。他们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地解决当前的问题。而李自成则越想越气,他决定不再等待,亲自出马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于是,他宣称将御驾亲征,亲自率领大军出征,与朱三决一死战。
李自成坚信,只要他亲自上阵,必定能够战胜朱三。他认为,作为大顺国的领袖,他应该以身作则,带领军队冲锋陷阵,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恢复大顺国的威望。
然而,对于李自成的决策,一些大臣表示担忧。他们认为李自成亲自出征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毕竟战场上的变数太多,一旦失利,将会给大顺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李自成心意已决,他相信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勇气,坚信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