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3 页)
由此我們可以懂得《野草》在魯迅作品中的特殊性:這是魯迅最&ldo;個人化&rdo;的著作,是魯迅心靈的詩,相對多地露出了魯迅靈魂的真與深,相對深入地揭示了魯迅的個人存在:個人生命的存在,文學個人話語的存在,《野草》只屬於魯迅自己。‐‐至於我們讀者,願不願意、能不能進入魯迅的《野草》世界,拒絕還是接受魯迅《野草》里的哲學,也完全應該由我們每一個人自主選擇。
而且,《野草》所展現的只是魯迅本體性的黑暗與冷酷體驗的一部分,並沒有全露出他的血肉;這不僅因為魯迅依然自覺地不將心裡的話說盡;更重要的是,人的最刻骨銘心的真正屬於自己的生命體驗是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一說一寫,就變形、扭曲了。所以魯迅在《〈野草〉題辭》一開始就說‐‐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一
那麼,《野草》里展現的是怎樣的屬於魯迅個人的生命體驗、思想與言語呢?
我們先來讀《影的告別》。
人睡到不知道時候的時候,就會有影來告別,說出那些話‐‐
&ldo;不知道時候的時候&rdo;‐‐從表面看起來沒有時間,也就沒有記憶;但就好像做夢一般,沉下去,沉下去,最後浮現出來的是生命最深處,原始的生命本體的記憶與意念。
於是,人的&ldo;影&rdo;與&ldo;形&rdo;分離了。‐‐這本來就已經夠離奇與神秘的了;何況又是&ldo;影&rdo;主動&ldo;告別&rdo;,還要開口說話:他將說些什麼呢?
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里,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裡,我不願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裡,我不願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樂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隨你了,我不願住。
我不願意!
嗚乎嗚乎,我不願意,我不如彷徨於無地。
五個小節,連續用了十一個&ldo;我不&rdo;。七個句子,幾乎重複的句式(前三句完全一樣,後四句略有變化)。‐‐這樣的句法,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裡沒有,中國現代文學作品裡也沒有。
&ldo;我不,我不,我不……&rdo;,這執拗的,如怨如訴的聲音,追逐著我們,釘子般敲擊著讀者的心,只讓人感到恐怖‐‐就像魯迅描寫的那樣,你可以感覺到&ldo;毒蛇似的在屍林中蜿蜒,怨鬼似的在黑暗中奔馳&rdo;的&ldo;酷烈的沉默&rdo;中的逼人的氣勢。〔9〕
這只能發自人的靈魂的最深處,是時間洗刷不掉,永遠不能忘記,卻也無從逃避的生命的聲音。&ldo;我不&rdo;,只有兩個字,卻表現了如此強大的主體精神、意志,以及對於他者無條件、無討論餘地的拒絕。
首先拒絕的是,人們或者認為是天堂,或者視為是地獄的一切現實的存在。
對於人們預設的未來‐‐那所謂無限美好無限光明的&ldo;黃金世界&rdo;,&ldo;我&rdo;也同樣拒絕。
&ldo;然而你就是我所不樂意的&rdo;‐‐&ldo;你&rdo;是一個認同於群體的自我,是按照常規、常態、常情,按照大家都那樣的思維、感情方式去思考與表達的。而這正是獨立的、自由的精神個體的&ldo;我&rdo;所要拒絕,要努力掙脫出來的。
說到底,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