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页)
患的英雄,故借此将滹沱河岸边的两个村庄改村名为“南中山”北中山”,沿用至今。
南山,一片地势较为复杂,容易隐藏的河域之中,停靠着整整二十艘并不算大的战船。滹沱河南岸,乃是一片小树林,树林之中,影影绰绰,足有近千人隐藏其中。
这两千人之中,为首那一员大将,身材高大,样貌很是年轻,头上包着一抹青巾,身上也不过是穿了一套并不沉重的竹甲,腰带短刀,整个人透出一股极为凌厉的威势。若是南方人士在此,定然能够认出,这员大将,乃是水军将领打扮!
身旁一人,也是同样的打扮,此二人,正是韩非手下的两员大将,为首者,正是甘宁甘兴霸,旁边一人,正是裴元绍。
水军将士,和在陆地上作战的其他将士,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水军将士需要在船上作战,而一艘船的载重有限,决定了水军将士不能穿戴太过沉重的衣甲。另外,水军将士的兵刃,也多以短兵为主。
“兴霸,匈奴的向代县运粮的队伍出动了吗?”一旁的裴元绍突然问道。
滹沱河贯穿宁武与代县,为了运粮的方便,匈奴人征集了不少民用的船只,专为运粮而用,虽然习惯了马背上的他们坐船很是不适应,但是,实在抵拒不了那顺流直下的速度,尤其是眼下与汉人开战之时,粮草的及时与否,更为重要。(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二百八十二章 匈奴(五)
乌孙是汉朝在西域的重要盟邦,公元前2世纪末期就与汉朝“结为昆弟”。因此保乌孙就是保西域。公元前71年(汉宣帝本始三年),汉朝统治阶级遣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蒲类将军赵充国等分别领兵出塞,偕乌孙对匈奴进行夹击。匈奴人民闻汉兵至,纷纷远徙。汉兵因未按预定期限到达目的地,校尉常惠乃与乌孙合兵击右谷蠡王庭。俘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公主)、名王、犁汗都尉、千长、将以下三万九千余人,牛、羊、马、驼、驴、骡等七十余万头。单于怨怒,于当年冬自统兵击乌孙,颇有俘获。但当要返回时,恰值天气骤冷,突降大雪,深丈余,人畜多冻死。于是丁灵乘势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给壶衍鞮单于以沉重打击。也在此时,狐鹿姑一支没落,直至今天,已是匈奴小姓部落其中的一员,若不是有狐鹿姑的今朝崛起,怕匈奴人都会忘记了这一支曾经的辉煌。
“这……”狐鹿姑略一犹豫。
“你们几个,快招呼其他弟兄护卫将军离开!其余人跟我来,拼得一死也要挡住敌人!”那匈奴大汉厉声呼喝命令道。
三四十名匈奴士兵听从那大汉的命令,护拥着狐鹿姑迅速向南逃去。临别之前,狐鹿姑忍不住又回头看了看那名“忠心耿耿”的大汉,但天色实在昏暗,只能隐约从他所着服饰看出似乎是一名什长,形体较为粗壮,其余的相貌特征就完全看不清了。
或许是那名大汉的死战真的起了效果,狐鹿姑一行人一连狂奔了四五里路,都未被敌军骑兵追上。但眼见就要抵达代县城时,身后的马蹄声、喊杀声又再次响起,而且以较快的速度接近过来。
“快,快……千万要赶在敌骑追上之前,到达城门!”狐鹿姑嘶声吼道。
或许是因为城门在望的缘故。跟随在狐鹿姑身后的数十名士卒爆发出无比的斗志,发足狂奔起来,不多时已经来到代县城下。
“是我,快放吊桥,开城门!后面的敌人要追上来了!”狐鹿姑放声朝城头大喊道。
“是将军!快…快!放下吊桥,打开城门!”城头上的军士立即辨认出喊话之人正是狐鹿姑,又听到后面果然有追兵喊杀。忙不迭的下令开启城门。
“啪嗒!”吊桥被迅速放下。
“嘎吱……”城门被缓慢推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