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頁(第1/2 页)
在以後的一個半世紀裡,戰列艦的外觀和戰術都沒有發生很大變化,艦隊的行動完全依賴風力,機動能力有限,在交戰雙方實力量相差不多的情況下任何形式的集中兵力都十分困難,海戰變成平行航向的兩支艦隊之間冗長的交火,往往不能出現決定性的戰果。
17世紀70年代後,英國海軍按照以下標準對艦船進行分類:
一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100門以上,定員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噸。代表艦船為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的旗艦勝利號。
二級艦----三層炮甲板,火炮90-98門,定員750人左右,排水量2000噸以上。
三級艦----二至三層炮甲板,火炮64-80門,定員490-720人左右,排水量1300-2000噸。這是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隻。
四級艦----兩層炮甲板,火炮50-56門,定員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噸以上。
上述四級艦均被稱為戰列艦。規模在此之下的艦船被歸類為護衛艦(frigate)、巡航艦(rvette)和單桅縱帆船(sloop)。
如果一支艦隊有十艘四級艦的話,每門火炮在戰鬥中只打二十炮,一支艦隊所消耗的炮彈數量即超過一萬枚。上次有網友指責說酒徒筆下火炮密度超過了二戰,酒徒沒有證據反駁,但也沒有二戰時期火炮密度數據。所以無法回答。但就17世紀動輒打上幾天的海戰而言,好像一次攻擊消耗上萬發炮彈還是可能的。特別是英西海上戰爭已經英荷海上戰爭,具體情況還請大家指教。
又即:
鴉片戰爭時期,大清戰艦定製長十一丈至一丈九尺,寬二丈三尺五寸至九尺六寸,所有戰船均不得超逾此制&rdo;,船炮也多沿襲明代舊制。實力如此懸殊,英艦對中國炮台和戰船的攻擊幾乎完全是一邊倒的結局,整個戰爭英軍傷亡加失蹤不到130人。
第24節 作品前言資料與雜談 書評 英雄之歌
刊載一篇書評,感謝阿飛兄好文字。
英雄之歌
跟隨酒徒的步伐,觀看武安國等人和大明王朝的發展,已有年余。
最初,我以為這部書不過是眾多網絡小說中時空男遊記之一。但隨著北平的發展,酒徒筆下的世界逐步清晰,我又將這部書劃入到只是展現作者理想社會的yy改革類(稱之為革命也無不可)。直到平南,我才真正發現,我錯了,這是一本謳歌英雄的書。
英雄,是一個內涵廣泛的詞彙。古今中外,每一個人心目中的英雄都不同,即便是一個人,不同時期心目中的英雄也不同。如果一定要尋找英雄的交匯點,我想,應該是超凡。
李善平,人如其名,善良而平凡,一個瘸了雙腿的窮書生。倘若沒有遇到武安國,恐怕一生至多是一個有十多個門生的鄉村學究。但是,當他從北和林城牆上躍下的那一瞬間,他完成了他的英雄之路。這條路,是由浩然正氣和過人智慧鋪就的。常說:有才無德乃小人。李善平如果只有過人智慧,其不過是歷史長河中小人的一分子;如果只有浩然正氣,縱然可書於青史,也不過落個愚儒的結論。正因為李善平成功的將正氣和智慧相結合,才成就其英雄之名。
反觀如今小說,才智出眾者不乏其人,而有此浩然正氣者鮮矣。每讀至李善平一躍,我必為之扼腕長嘆。
王雨飛,也是人如其名,腿快,能跑。倘若沒有沐英平南,我看作個郵差到是極有前途。但是,當他累死在白石江畔時,站立阻殺的屍體已經化為英雄的雕像。這雕像,是軍人之勇和聖人之仁鑄就的。王雨飛如果只有勇猛過人,其不過是一個勇張飛型的武夫;如果只有聖人之仁,也不過是落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