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5 页)
稳定。
大一那年,村里开始谣传说,杨洁在外面做些不体面的事。爷爷奶奶非常生气,气得骂得恨声声:婊子婆,给我揪回来砍断她的腿,丢人现眼,伤风败俗!
杨梅死也不认为姐姐是那种人,但姐姐的出手越来越大方让她觉得不安,她非常渴望能给姐姐见上面好好谈谈,可姐姐一直都没有留通讯方式。
果然,大三那年。姐姐带着一岁左右的女儿回了老家,神情黯然地说:老公去世了,只好带女儿回家。
爷爷奶奶的不理解,村人们的流言飞语,像弹药一样丢向杨洁,可怜的姐姐,更加沉默寡言。两个月后,杨洁丢下女儿和一大笔钱,又离开了生她养她的故乡,再也没有消息。
疫后恢复
近两个月。杨梅都没时间跟黄嫣联系,这小妮子怕是还在忙着捞收入吧。
中心茶苑从98年开业以来就一成不变地沿用经营模式,不变的茶具,客人们耳熟能详的茶经。四五年以来,各种茶楼林立,创新手段层出不穷,给了中心很大的冲击。茶庄里只剩下一小部分忠诚老顾客,杨梅觉得自己都能将茶馆的顾客们一一叫出名来。
缺乏特色!
特色,创新。杨梅在纸上重重在写划,这两个词在纸上被杨梅圈圈点点。
杨梅决定前期将茶馆停开,进行重新整顿,从环境要有特色、实施高、低档次“哑铃型”价格策略、增加文化底蕴三方面进行整改。
环境特色方面,分三大风格。
其中两部分为室内茶馆,一个命名“情调茶吧”,内部环境要整洁、幽静,灯光柔和,增加音乐舒缓背景、悠扬,令人心旷神怡;增加一些小桥流水景致,增添了些许大自然的气息及文化底蕴;二曰“书刊茶苑”,多订阅一些时尚类的刊物,多做一些带隔音设备的小包厢,使客人可以尽情聊天或静心阅览,互不影响。
第三块的最大特色就是开辟碧水湖畔露天茶苑。在碧海的人工湖碧水湖畔设置一些阴凉的大伞,坐具,钓具。习习凉风,悠悠垂柳,很能吸引一部分客人。
背景音乐、时尚杂志。该怎么弄呢?
迷惘中的杨梅突然想到了黄嫣。
黄嫣所在的贵族学校,有很多的高水准有艺术类老师,西洋乐、中国民乐、声乐等方面深有造诣,可以请一些外援,让她们来兼职演奏。
杨梅惊觉有一个多月没与黄嫣联系了,杨梅决定去看望一下黄嫣。
在半岛学校,黄嫣有两个最好的朋友,同居室好友——苏娜,安徽籍声乐教师,有钢琴特长。另一个便是闫婕,湖北籍,专业古筝。
正好是周五,杨梅电话约了黄嫣,黄嫣却告诉她,要晚上九点半后才有时间。
杨梅直纳闷儿,未必她比我还要忙么?还是陪男友杨昆出去浪漫了?
还有四个小时,杨梅在附近找了个优雅的茶馆坐了。
这是来海岛后杨梅的一个特殊的习惯,并且,每次找的不同的茶馆,或歌厅,或休闲中心,偶尔也去商场。杨梅的职业习惯使然,习惯于一有机会就借机了解同行的动态,体验新的感觉。更主要的,杨梅希望在这种地方能碰上姐姐。
杨梅最喜欢的两种休闲食物:加冰*茶,清补凉。
毕竟是周末,茶馆的生意比较兴旺,大厅里,不知何时多了个女歌手开始唱歌,清秀的面容被浓妆涂抹得有些夸张,缓缓响起的音乐声中,杨梅忽然想起了姐姐,姐姐在哪儿呢?她也在海岛如此一般在底层求生存吗?
好一首缠绵的曲子,女歌手夸张地摆动她的胯,用甜得发腻的嗓子软绵绵的唱着,朝舞台下媚眼飞飞。舞台下的看客骚动起来,一部分男人吹着口哨,有捏嗓子叫好的,有肆意*的。杨梅心里梗了块石头般难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