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4/5 页)
”司机说。
大家一致同意,沿原路回到村里,开车走向一条岔路,那是一条沙石路,路面不好,路也很窄,好在区杰的牛车底盘高,走这种路很合适。
走出不到一公里,喧嚣的人群早已踪影不见,见的是连绵的群山和不尽的绿树,转一个弯,看到一片田垌,那是山谷中的一片田垌,白沙河从垌中穿过,清澈得象一条丝带。河的中段还积起几个水潭,水潭之间是矮矮的小瀑布,这几个水潭和小瀑布,宛如丝带中间编成的中国结,又如水墨画里的重彩凝笔。水潭的上游有条石墩桥,就是在河里弄上间隔距离一样的石墩,人从石墩上面走,水在石墩中间流。
石墩桥的那边,有一个小村落,就是司机说的石板寨子。汽车开下一个小坡,在白沙河边停了下来。
好清的水。小竹下车的第一时间就是跑到河边,掬一捧水,扑在脸上,叫着:“好爽,好凉。”开始解鞋下水。
小松看着对面村寨的房子,被石片做的房顶所吸引,问司机:做瓦片的石头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加工成这样薄的,司机说是天然的,但是要开采,在下雨之后雨水渗进石缝时用钢筋一撬就是一大块。
房子都是用一块块极其普通的石板,好象是随随便便地堆叠起来,石板与石板之间,没有泥土的胶着,更没有钢材的固定。从屋基到屋顶,从地面到四壁,除了石板还是石板。这些石板,无须打磨,更不用上色,完全保持一种青灰的原生状态。
住在这个地方的人们把满山皆是、随处可见的石头,变为千姿百态的石瓦、石墙、石径、石板房。无边的山峦,因石板房的点缀,形成了独具风情的山寨之美。
“老公,我们也弄些这样的石块回去装修房子好不好?”刘懿问陈维政。
“不好。”
“为什么?”刘懿不解。
“一个地方用一个地方的材料,叫就地取材,我们远程来拉,就不经济了。这种石材虽然很硬,但是很脆,如果要能经得住踩就必须选择超过十公分厚的石材,那就是大青石板,很重。这种石材不能作为文化石贴墙上,因为太厚。如果象当地人这样垒墙,还不如我们当地的鹅卵石。这个地方,估计过去也没有人会烧砖烧瓦,所以就用这个材料来建房子。这种材料加工困难,而且可塑姓差,所以房子结构很单调,功能也单一,房子也不高只有一层,住起来应该不太舒服。”陈维政属于那种不太浪漫的人,一口的实用主义腔调。
马上有人说话表示反对,是阮蕾:“小一你别跟你老公谈这些情调东西,他就会找个破陶盆种点香葱蒜,挖个小鱼塘养点小鱼虾,实足的农民。对于这个地方的石头建筑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寨子,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不可能去镇里购买建材,也没条件自己动手烧制建材,所以漫山遍野的石材就成为本地先民的首选,也为繁衍和发展提供了可能。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评价过去的东西,对待这些东西用欣赏的态度去看就好。”
“对,看到好东西不一定要拿回家,想看就来看。大瀑布更漂亮,谁能拿回家。”区杰说。
“把大瀑布拿回家那就是勇敢者的游戏。”小松说。他说的是美国一个老电影的片段,大家都看过那部影片,想想都笑了。
“区杰哥哥说得不对”小竹说:“你跟每一个去你店里买东西的人都说,好东西不一定要拿回家,保证你的店生意会清淡很多。”
大家一想,都大笑。
“是是是!”区杰举手投降:“谁去我的店里,我恨不得让他把大瀑布买回家。”
走进寨门,就走进了一个石头的世界,街道是石头块铺起来的,院墙是石头垒的,房屋是石头建的,屋面上铺的是宽大的薄石板,就连家中用的桌、凳、盆、磨、灶等也都是石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