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己喜欢的人,因为他会给你带来愉悦、幸福、快乐,你才爱他;他的现在是你的未来,能给你带来希望的人,你才爱他;能给你带来好处、带来利益的人,你才爱他。你自己给别人带来的爱并不单纯,而是有一个自我的期待。这种爱偏重于自己的喜好,主要从个人的感受出发,是感性的爱。自爱在自己给予时,如果被爱的人给予自己更多的回报,就加深了对被爱人的喜爱程度;反之,则由爱生恨,就像喜爱宠物的主人,如果宠物咬伤了自己,便心生恨意,毒打、甚至丢弃宠物。这样的人,与其说他爱宠物,不如说他爱自己。
我说的这些话,估计有少数人看了会不舒服,甚至想诅咒我。请你原谅!我是真心地期望把你痛苦的根本原因找到,然后把这个原因解除。自爱是人生存的根本,比没有爱要好,也不一定可耻;但仁爱更符合人类的道德规范,更能得到大家的拥戴,仁爱一定光荣;博爱是人类崇高的理想,博爱一定高尚。三种爱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同时拥有。爱发自于内心,由自己控制,愿我们都能把爱理解透彻,把握好爱的方向,运用好爱的力量,顺利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仁者无敌,大爱无疆。
很多时候我们也做到了仁爱。仁爱是指爱他人,而不是单指你喜欢的人,如果你能给无关的、甚至你不喜欢的人以关爱,那么你就有一颗仁爱之心。仁爱是对他人的善意或善举,期望别人过得好,希望身边的所有人都幸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很多人在汶川大地震后无私捐助,就是仁爱的表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不虐待俘虏”是仁爱的最好写照。要做到仁爱,不仅需要有善心,还需要有理解他人的能力。看看周围的人,哪些人仁爱一些?是不是那些年长的人,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思想上更成熟的人?有时你会遇到一位老人,在路上把路中间的石块捡起来丢到一边,你对这位老人有什么感觉?你是不是觉得这位老人有一颗仁爱之心?他捡起石块的目的是担心过路人的安危。那么年轻的你像这种举手之劳的事做过几次?如果你一次也没有做过,请你尝试一下,悄悄地把路上的绊脚石移开,如果你的这个举动被你的长辈、邻居看到,你会发现他们脸上洋溢的是灿烂的微笑,他们会高看你一眼。仁爱总受到他人的尊敬,博爱更能得到他人的敬仰。
有博爱之心的人,思想非常高尚,是世界的精英,很难做到。令人敬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他们的理想是远大的,他们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周恩来从小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我们所听到看到的,如孔子、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等,都有一颗博爱的心,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牺牲了对亲人、对自身的爱。有人说,“人都是自私的”;我说,“有博爱之心的人就不是”。有人说:“死亡是最可怕的”;然而怀着一颗博爱之心的人不怕死。中国很多革命先烈如李大钊、方志敏等为了劳苦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国外的伽利略、哥白尼等为科学和真理而献身。具有博爱之心的人并不多,但博爱的心胸成就了他们高尚的地位,使他们在普通人当中脱颖而出。
这三种爱体现的是三种理解层次。自爱体现的是自己的一种喜好,喜欢谁就爱谁;仁爱体现的是自己对他人的一种理解和帮助,心怀善举,关爱他人;博爱体现的是人类的一种进步,心怀祖国和人民,而把自己的利益甚至生死都放在一边。中国共产党就是博爱的,你看一下党章和党员誓词就知道,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人类进步随时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三种爱展现的更是三种力量。自爱,因爱的目的是为自己,爱的力量向内,影响力不大。仁爱爱的是除自己以外更多的人,爱的目的是真心为他人好,他人感受得到,能凝聚人心,爱的人越多力量越大。博爱是愿意为人类进步,为他人牺牲,死都不怕,其力量其影响无法衡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