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竹林七贤,随性洒脱!(第2/2 页)
他画完了这一幅竹林七贤,将笔搁置在砚台上,用笔蘸墨,在右上方的留白处写到。
有舟浮覆,绋鱺是维,栝橄松棹,泛若龙微。
渡津经险,越济不归,思友长林,抱朴山湄。守器殉业,不能奋飞。
然后,他将笔搁置在砚台上,用满堂红鸡血石印章在诗下面盖了个章。
刘彦章见丁修写的诗,感觉出了他对世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富贵的蔑视,觉得他才是真正的大隐。
丁修将印章放回小叶紫檀盒子中,盯着画,面色平静,说道:
“竹林七贤吃五石散、酗酒、甚至披头散发、赤身果体、与猪共饮、要么跑到不认识的人葬礼上大哭一通,要么当街点晒大裤衩,搞一些蜜汁操作。
若我们只是从这些出格的行为来理解竹林七贤的话,那就显得肤浅了。
在我看来,竹林七闲的魏晋风度,奠定了大夏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基调。
从他们以后,历代文人都逃不过他们的选择。
或身居庙堂,或归隐山林。
从当时的社会来看,司马昭上位,为了巩固家族地位,杀了大批的名士,凡是不归顺的,统统杀了。
有一句话很形象的说出了司马家族的残忍,一日之内,名士减半。
在那样一个年代,名士的死,就跟切萝卜白菜一样平常。
在那个万马其阴的年代里,生命轻如蝼蚁。
竹林七贤感到当时的政治残酷,儒家势微,他们发现人首先是自然尺度下的人,然后才是世俗中人。
于是,就到了竹林中,去寻找老庄,去思考宇宙人生,去及时行乐。
他们一个个宽衣大袖,风流倜傥,服五石散、弹琴、弹琵琶、酗酒、长啸、肆意畅谈、真诚而又坦率的活着,活出了人的灵魂,随性洒脱。
我觉得人这一辈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身上有多少光,发多少亮就行了,这样才能做到内心宁静安然!”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丁先生,我满足了,这就告辞,不打扰了,画不要了,我从你的话语中,体会到心境的平和,远比画珍贵!”
刘彦章抱拳,恭恭敬敬的对丁修行了一个礼,转身离去。
“我去送送你!”
丁修说了一句,起身去送刘彦章。
刘彦章感到有受宠若惊,面露笑意,在丁修的相送下离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