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2 页)
圖9 表現庫柏勒和阿提斯凱旋的銀盤,4世紀以後製作,現存米蘭布雷拉博物館 阿納斯塔修斯一世登基意味著伊蘇里亞人影響的結束,而這個皇帝為了徹底鎮壓伊蘇里亞人的抵抗,於498年發動了一系列打擊他們的戰事。而後,相當大一批伊蘇里亞人從其家鄉故土被遷徙到色雷斯地區定居,其勢力此時遭到瓦解,帝國內部的民族危機最終化解。另一方面,宗教問題日益複雜激烈。儘管他本人大力支持一性論派,阿納斯塔修斯即位之初,還是應大教長的請求,發布了一道關於正統信仰的正式告白。雖然他最初是支持《統一令》的,但是其宗教政策卻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一性論特點,直到他最終完全支持一性論。這是信奉一性論的柯普特教會和敘利亞教會信徒特別滿意的原因,但是也遭致信仰正統教義的拜占廷人的激烈反對。因此,阿納斯塔修斯統治的年代是由一連串的起義、內戰構成的,反對派遭到統治當局的迫害。人們發現自己深陷於持續不斷的動盪境地,派別之爭比以前更加激烈。
藍、綠兩個拜占廷黨派不只是為體育競技目的,而是為政治目的組織起來的。[101]他們的確是結合了古代競技黨派的因素,借用後者的名稱和代表色,但君士坦丁堡大競技場如同羅馬大廣場和雅典大集市,也是公民發表政治見解的場所。藍、綠兩大黨派的領袖是由政府任命的,具有重要的公共職能,因此,它們也擔當城市護衛的職責,參與修建城牆。嚴格說來,競技黨就是組織成為城市民兵的部分市民。[102]其他市民則按照兩大黨分別站隊,或者加入綠黨或者加入藍黨,以支持一方,攻擊另一方。這樣,藍、綠兩黨在帝國所有大城市裡都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為人民正是通過它們表達自己的政治意見的。有一種意見是不正確的,即認為藍黨是貴族的黨派,而綠黨則受到社會下層階級的支持。[103]總的看來,一般民眾都屬於這兩個不同黨派,儘管藍黨傾向於從大地主、希臘羅馬元老貴族成員中推舉自己的領袖,而綠黨則從工商業者和朝廷官吏及財稅官吏代表人物中確定自己的領袖,後者通常來自帝國東部各省。[104]這樣,藍黨通常支持希臘正教信仰,而綠黨則傾向於基督一性論派和東方其他地區異端派別。兩大派別的對立愈演愈烈,常常轉變為衝突,自5世紀中期以後,帝國政治生活就是以藍、綠兩黨持續不斷的鬥爭為特點的。中央政府當局被迫將競技黨納入其政策設計中,或者青睞這派或支持另一派,以至於一派支持政府而另一派加入反對派,這幾乎成了規律。兩黨隨時都會找到反對帝國統治當局的共同理由,以便反對中央政府的專制獨裁統治,維護他們自身的自由。競技黨組織大體是一種古代城市保留傳統自由的途徑。[105]
阿納斯塔修斯一世的經濟政策有利於工商業,而這個皇帝在宗教上是公開的一性論信徒,這樣他就為綠黨所擁護,並因此常常遭到藍黨的暴力攻擊。公共建築物時常被藍黨焚燒,皇帝的雕像常被他們推倒,並被拖來拖去,在大街上遊街示眾。在大競技場裡,爆發了多次反對皇帝本人的示威遊行,而年邁的皇帝則屢受侮辱,甚至受到拋來的石頭的攻擊。512年,君士坦丁堡爆發反對&ldo;三位一體&rdo;的一性論解釋(即在禮拜儀式中的&ldo;三聖&rdo;)的叛亂,幾乎推翻了阿納斯塔修斯一世的皇位。而宗教危機的頂點是維塔利安50(vitalian)叛亂,他是色雷斯地區的軍隊司令,自513年以後曾3度率領軍隊和艦隊發動攻擊,甚至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在城門失守的緊要關頭,皇帝一直打算放棄皇位,只是在形勢稍稍緩和後才改變政策,這就使帝國事務完全缺乏任何穩定的保證或連續性。維塔利安叛亂基本上不是出於宗教動機,但是他卻以捍衛正統教義反對一性論皇帝的形象得到了大量民眾的支持。阿納斯塔修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