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5 页)
米拉麦克斯用这种强力吓走竞争对手。据影像部主管拉里·埃斯蒂斯说,1991年哈维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对堂·博伊德(Don Boyd)的《21》(Twenty�one)表现出极大兴趣,但是“等到处对别人说影片已经有买主后,他们却退出了”。制片人们想把它卖给别人,但是,“大家都说:‘你们跟米拉麦克同枕共眠,就待在那张床上吧。’”这种情况不是一时疏忽或者偶然才出现一次,那是一种策略,是他们的事业,米拉麦克斯的风格。1995年,圣丹斯上映了一部名叫《施毒者扬之手册》(The Young Poisoner�s Handbook,又译《少年投毒事件簿》——中文版编者注)的影片,该片由英国年青导演本·罗斯(Ben Ross)执导,由恩斯特·戈德施密特(Ernst Goldschmidt)经营的潘多拉(Pandora)公司资助。影片在Prospector Square放映。据曾被请来做这部影片代理人的马克·乌尔曼说:“米拉麦克斯的人死活都想拿到这部片子。”哈维在剧院举行了鼓乐仪式,迎接罗斯的到来。在场的乌尔曼说:“他过去拥抱了罗斯并且说:‘还没有人这么近接触这家伙。’罗斯被请去跟哈维会谈,他说:‘他们很想买这部影片,他们很想买这部影片!’电影节结束时,他们还没有成交,但是他们四处宣扬已经买下,他们在玩弄、调侃这部影片,他们释放出各种信号表示要拿到这部影片,不让任何人接触这部影片,最后却不买。玩弄这种手法使这部影片深受其害。大家都离开了,甚至都不知道影片还没有被买走,等意识到时已经太晚了。米拉麦克斯则睁大眼睛,装出还有谁会感兴趣的样子。有时,他们会觉得别人都不感兴趣的东西自己也不该感兴趣,然后就不买了。”说穿了; 这种行为也许算不上多么残酷,毕竟,在拥挤不堪的市场,一部影片算不得什么,但这会对年轻导演的职业生涯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罗斯还想获得一项艾美奖,但是剧情片呢?别提这个了。(米拉麦克斯否认答应要买他的影片,并且坚持说其他买家的冷漠证实了他们的判断是对的。)
其他发行商对哈维这种排挤别人的游戏并不觉得好玩,索尼经典、十月、佳线、高德温都很讨厌米拉麦克斯,而且抓住一切机会跟温氏兄弟对着干。宾厄姆·雷在某一年的戛纳节上几乎跟哈维打了起来。哈维用他那种典型的霸道作风一笑置之。“《好的,坏的,丑的》(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一片中有这么一个场景,三个歹徒突然闯进埃里·瓦拉赫(Eli Wallach)的房间,他正在浴缸里洗澡。”哈维对记者戴维·卡尔(David Carr)说,后者不记得这个场面了,“可以想像,迈克尔·巴克、汤姆·伯纳德、伊斯麦尔·麦钱特三个人闯进来,看到正在扮演丑人托克的埃里·瓦拉赫。他们说:‘托克;你这杂种。’用意大利语配音,‘你杀了这家伙,你拿走了我们的金子,你死定了。’接着他们拿过枪,但是托克早经从浴缸里出来,把这三个人全打死了。然后说:‘该说话时你就说话,该杀人时你就杀人。’这些家伙忙着像老女人那样谈论‘哈维想干什么?他想干什么?’的时候,我已经开枪了。”
随着竞争的加剧,开始了一场真正的军备竞赛。时在高德温工作的鲍尔斯说,哈维的策略“起作用了。真的把对手拖垮了。如果他们不生产出自己的作品,几乎没什么可供他们拿的了”。像十月这样拿不出钱投拍影片的公司就不堪一击。鲍尔斯接着说:“因为他们拿不到作品,其他发行商都在加强他们的购片团队,设法进行各种优先交易,不看影片就签订协议,把价格哄抬上去,这样做的结局往往是灾难性的。除了哄抬价格,这种混乱还导致了一种长远的消极后果。”在整体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