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5 页)
“凡领地之上,发现任何矿脉、石油等,上报官府后即可获得开采权,且十年之内开采所得十之三的利润归领主享有。”
“然而为了防止外敌侵扰,领主可招募家兵自卫,人数不超过每两亩一人……”
离那书生坐的不远处,角落里有两个人正坐在桌边,低声交谈着,在这偌大的茶楼里,丝毫引不起别人的注意。其中一个身着蓝衫的人喝了一口茶,慢悠悠得开口道:“想不到这有邑制度,由这人说来,倒也解释的清清楚楚。”
对面青衫人往书生的方向看了一眼,道:“此人应当是来试春闱的士子。京师之中,官宦子弟居多,不免有人因为种种原因,对有邑颇感兴趣。北方天澜、青远、硫暮三大草原,占地极广。加上恩骑都尉虽然不入流,毕竟是勋爵,自然让那些愿意背井离乡的百姓眼热。不过,这般也难免有些人会动一些‘占地为王’的小心思。”
他对面的蓝衫人微微一笑,像是胸有成竹一般。
青衫人又接着道:“自然,心思活络之辈也会明白,这次招邑令的下发,只是我大晋圣明之君的‘边疆国策’中的第一步而已。”
蓝衫人脸上不由微红,摸了摸鼻子。他虽然喜欢听别人的恭维,但不知为何,从那人口中说出来,却让他有些尴尬与莫名的欢喜。他道:“这个嘛,自然是有待大晋的圣明之君和众臣商议再提。”
这人正是大晋天子北宫棣,他今日与方静玄白龙鱼服,在京师里行走了半日,来到一处茶馆中歇息,却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方静玄微笑,说道:“不过,说道生动,却还是前两天听到的那个话本有意思。”方静玄说到的话本,乃是北宫棣示意教坊司中人,尝试编写的一些便于民间传唱的故事,涉及的大多是北方历险记。北宫棣的用意,自然是通过一个个在北方有邑制度下奋斗发家的故事,变相得向百姓进行宣传。
有邑制度,其实是北宫棣从后世中了解到的一种贵族分封制度,原来在另一块大陆上曾经被广泛采用。如今被他借鉴改良,用在大晋的边防上,却也不是心血来潮。经过斟酌分析,北宫棣心中认为这正是一个平定北方元狄族的好方法。
原先大晋对待北方游牧的元狄族,采取的是沿袭前朝的招安之策,也即让他们归属大晋,迁到内陆之中,分而化之。北宫棣手下有一只骁勇的骑兵,就全都由归顺大晋的元狄人组成。
北方的草原上,元狄人分有好几个部落,其中较大的三个部落,分别占据了天澜、青远、硫暮三大草原的肥沃之处。大晋自然也采取了一贯远交近攻,灭强存弱的策略,遏制元狄人的统一与崛起,但北方之患却始终存在。
北宫棣若有所指得道:“这般生动,自然也是嘱托人秉笔润色了。”
他们在茶楼中说话的这一会儿,已经过去了不少时候,北宫棣抬头看了看天色,问道:“接下来去南山如何?正好帮先生物色一下,有没有中意的士子。”
方静玄道:“自然是恭敬不如从命。”
两人当下离开了茶馆,向京师城东走去。出茶馆之门时,身后那个书生的声音仍然隐隐约约传来:“……有邑制度,还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就是在大晋的边防之上。依我愚见,五十年内,北方草原将再无元狄人的立足之地……”
北宫棣闻言不由一笑:“有意思。”
他倒真没有想到,一个尚且弱冠的书生能够看到这般多的东西,眼界匪浅。北宫棣回忆了一下,自己的记忆中的臣子名单里,却没有符合的这样一个人,看来是不杀方静玄事件所引出的蝴蝶效应。倒背着双手,北宫棣转头对左常使了个眼色,一份关于书生身份的邸报当晚便放在了北宫棣的桌上。
进入九月后,北宫棣开始陆陆续续实施他的一些政治策略,这“有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