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对台湾本土文化保持着前所未有的关切,当时台湾作家的美学……建基于台湾的现实环境之上,同时文学思潮也偏向于写实主义的表现。因此,对来自海外学者的文学批评,也相对具备可高度的敏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定位论争(3)
林柏燕的批评观点即是建基于这样一种美学背景之上的,台湾要拥有本土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就必须对张爱玲这种外来的、对台湾正在形成的文化/文学方向构成威胁的文学有所警惕,他的观点主要体现在论文《从张爱玲的小说看作家地位的论定》中。针对张爱玲在一批留美学人之间的被广泛推崇,他觉得“大有怀疑探索的必要”。林柏燕首先从中国文学演进的角度,认为夏志清把张爱玲捧成“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五四以来最优秀的作家”言之过早。在他看来,张爱玲充其量可以是五四以来重要的作家之一,但绝非唯一。而夏志清之所以没有把许多其他也可以是重要的、优秀的作家给以很高的地位,是因为他对张爱玲“偏爱”的问题。
正是从写实主义的立场出发,林柏燕质疑张爱玲在文学史上“最重要”、“最优秀”的地位。用陈芳明的话说就是,“他是以中国的苦难经验去考察张爱玲的作品内容”:“五四以来,中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与苦难,而我们的作家在随波逐流之下,又有几个人能以‘最重要’、‘最优秀’而当之无愧?”因此,对于作家身份的认定,林柏燕认为“最后的价值判断者,则是伟大的‘时间’”。为了能真正看清张爱玲的成绩,林柏燕对张爱玲的作品做了统计和分期:
“张爱玲的作品,计有小说《秧歌》、《赤地之恋》、《怨女》、《惘然记》及《短篇小说集》(传奇重印本),其他散文集有《流言》,剧本《倾城之恋》、《太太万岁》、《未了情》、《情场如战场》、《南北一家亲》等和一些有关红楼梦人物的论著与《老人与海》的翻译。在以上的作品里,无疑的,作为小说家的张爱玲,仍以小说为她的重要作品。在这些小说里,我们约可把它分成三个时期:
(1) 上海时期——《传奇》(短篇小说集)。
(2) 香港时期——《秧歌》、《赤地之恋》。
(3) 美国时期——《怨女》、《惘然记》。
在这些小说里,个人归纳张爱玲的特色是:
(1) 她是五四以来,少数兼具有中国古典文学素养及现代文学意识的女作家。
(2) 她是少数兼有女性细腻的触觉及理智批判的女作家。
(3)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经身世与生活的洗练,使她的小说,在风格上呈现一种文坛上罕见的交乳状态。
(4) 她是五四以来,对这个青黄不接与*不止的大时代有所感触,而又能发挥的典型才女。
…………”
在列举了张爱玲的文学特色之后,林柏燕又指出张的小说的一些瑕疵也是显而易见的:
“(1) 她深受《红楼梦》的影响,但她的题材与意识玩玩不脱《醒世姻缘》的窠臼。
(2) 她虽然受过亨利·詹姆斯、汤麦斯·吴尔甫、海明威或史丹达尔等西方大师之影响,但由于题材根本上的无法移植,使得技巧上,有些地方仍是造作的。
(3) 她虽兼具细腻的触觉与理智批判,但仍难脱感情上的自怜意识。……
(4) 她的题材是狭窄的,在女性角度来说,她更忽视了中国广大社会妇女的一面……;因此,张爱玲的小说,不能代表大时代真正有所感的前驱之作,只能算是跟在大时代后面的啜泣之声,……
(5) 她的构想与创造的人物,没什么真正的不凡,只是情节感人而已。”
林柏燕认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