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烧得焦黄,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候,娇玲顽皮起来,边手里握着一根柳条,骑在盼娃身上“骑大马”,更甚者,命令盼娃游到水里“骑大马”。娇玲的笑声银铃般地清脆,盼娃的笑声“呱呱”地喜人。对于梅姑,只要有个孩子陪伴儿子玩,自己就开心,更何况娇玲聪明伶俐,淘气十足,更是令梅姑喜欢。有时候,姚玉奎、秋菊也加入其中,两家人和在一起,有说有笑,尽享天伦之乐。就这样,两个孩子在欢乐中度过了三年时光。
一天,娇玲与盼娃在一起玩到很晚。忽然,娇玲眨巴着眼睛,咕嘟着小嘴,伤感地道:“娃哥哥,今后,我就很少过来跟你玩了。”
盼娃抬起头来,惊愕地望着她,“呱呱”地叫了两声,似乎在问:“为什么?”
娇玲明白他的意思,便道:“爹娘让我进学堂识字,来的机会就少了,其实……其实我很不情愿识字的,愿意跟你玩,可是……”。
盼娃闻言,“呱呱”地叫了两声,滚圆的大眼睛里流出两行晶莹的泪珠;这是他自小第一次流眼泪,也是娇玲第一次见他流眼泪。娇玲急忙靠近他,抬手扶住他的肩膀,凄楚地道:“娃哥哥,别哭呀,我会抽空来看你的,我不会把你扔在这儿不管的,有时候没空看你,你也可以到我家看我呀。”说完,伸手将他脸上的珠泪拭去。
盼娃冲他点点头,勉强地咧嘴一笑,算是得到了安慰。最后,娇玲还是恋恋不舍,一步两回头地离去。
一连五天没见到娇玲,盼娃失魂落魄,心神不宁,除了每天与母亲到青龙潭赶鱼以外,其他什么事也不想干,唯一愿意做的就是躺在潭边柳树底下看天上的白云。
知子莫若父,一点也不假。梅姑见儿子悻悻然的样子,知道是他想娇玲了,于是,便鼓励他道:“盼娃,娘知道你闷闷不乐,是想娇玲了,娘也想让你去找她,可就怕你没离开娘半步,担心被人欺负,还是再等两天,她会来看你的。”
盼娃点点头,表示应允;可是,又等了两天,仍然见不到娇玲的身影,他便偷偷躲开母亲,步履蹒跚地向姚家庄走去。
这是他第一次出门,也是第一次离开母亲身边;为了躲避是非,他只好施展自己的独门绝活——“蛤蟆功”,一蹦一跳地为了躲避人们的视线,经过多次辗转跳跃,终于在一个大院子的门前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盼娃心头一热,几个跳跃来到声音近处,踮起脚,从窗户缝向里窥视。只见里边有好多孩子正在正襟危坐地捧着书本,摇头晃脑地朗诵诗句。环视四周,发现娇玲坐在前排位置,那样子十分端庄、拘谨,没有半点往日的顽皮、泼辣。他不想打扰娇玲读书,只是站在窗前默默等待。不一会儿,他被这琅琅的读书声吸引了,伴随着朗诵的节奏,张开嘴巴朗诵起来。谁知,人家的孩子翘舌伶俐,吐字清晰;自己则是笨嘴笨舌,发音不准;便“呱呱呱”地叫了起来,声音很大,四座皆惊,读书声戛然而止。
不知哪位学子说了一声:“哪儿来的蛤蟆声?”
娇玲对这声音再也熟悉不过了,“霍”地站起身来,冲门外道:“娃哥哥,你来了?”
窗口的学子伸头向窗外望了望道:“快看,外边果然有一个大蛤蟆,一个蛤蟆人。”听他这么一说,众学子一窝蜂似地涌出教室,次第地将盼娃围在核心。一个学子道:“真是一个大蛤蟆啊”
另一学子惊叹地道:“这么大的大蛤蟆,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这名学子问盼娃道:“你是人,还是蛤蟆?”
另一学子问道:“你是不是一个蛤蟆精?”
其中,一个衣着华丽,身材胖胖的,脸上长着一个酒糟鼻子的学子道:“肯定不是人,一定是一个妖怪,是妖怪就不是好东西,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