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页)
☆、茅台酒廠
茅台酒廠
貴州省專賣事業公司仁懷茅台酒廠蹣跚起步之時,不過是幾棟作坊式的破陋小屋。面對擴大再生產的迫切需要,當地政府決定移址於楊柳灣,開始規模建設、規模生產。&ldo;成義燒房&rdo;的舊址改作醋坊,為集體所有制的&ldo;仁懷醬醋廠&rdo;。從此,茅台酒業步入了她歷史上第一個轉型期‐‐告別農耕,邁向工業時代。
為儘快恢復茅台酒的生產,廠長張興忠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和酒師、工人一起參加勞動。
張興忠的工作作風卻非常嚴謹。他對茅台酒廠的管理是半軍事化的。在他半軍事化的管理作風下,茅台酒廠秩序井然,產量不斷提高。
這一時期,在鄭應才、張支雲師徒的認真工作下,茅台酒的質量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1952年9月,新中國首屆全國評酒會上,茅台酒被評為&ldo;八大名酒&rdo;之首。
隨著茅台酒的上市,廣州、上海、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紛紛來函,要求供給茅台酒。廣州市專賣公司多次急電,急需茅台酒4000瓶,並希望辦理茅台的海外銷售;港、澳、台同胞和其他海外僑胞也不斷通過外交途徑來函來電,祝賀茅台酒投產,稱讚&ldo;茅台酒&rdo;為&ldo;祖國之光&rdo;。茅台酒在國家最高層領導的關懷和青睞下逐漸顯現出其王者風範,在新中國的外交史上一直扮演著親善大使的角色。
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怎樣儘快實現全面有序的生產,怎樣提高茅台酒的產量和質量,成為張興忠考慮的頭等大事。他一方面帶領幹部職工學習文化,開展師傅帶徒弟活動,一方面學習借鑑外地企業的經驗,加強企業管理。
在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也給茅台的酒廠帶來了軍人管理者,帶來了讀過書的幹部。為加強茅台酒廠工人隊伍的建設,貴州省輕工廳從貴陽、黔南、安順、重慶等地以及部隊轉業幹部中調來了一批工人,充實了酒廠的工人隊伍,成立了酒廠工會,並加強了工會建設。
為了勝利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擴大茅台酒的規模和產量,當地政府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指引下,決定整合&ldo;華茅&rdo;&ldo;王茅&rdo;&ldo;賴茅&rdo;三家的資源,擴大茅台酒的生產規模。
&ldo;榮和燒房&rdo;自從它的老闆王秉乾因拒絕交出&ldo;茅台釀製秘方&rdo;和私藏槍枝及通匪罪被仁懷縣人民政府於1951年2月21日槍決之後,即停止了生產。1952年10月4日,仁懷縣財經委員會決定將沒收的&ldo;榮和燒房&rdo;,估價500萬元舊幣(合人民幣500元)併入茅台酒廠。
&ldo;恆興燒房&rdo;,雖然在1949年建國後多次得到政府在經濟上的扶持,維持了生產,但老闆賴永初因採取轉移銀行金庫、掉換借據等手段,盜竊價值46億(舊幣)合人民幣46萬元的國家黃金被查出,於1952年7月被貴陽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1952年12月底,遵義地區財經委員會向仁懷縣財經委員會轉發貴陽市財經委員會(以下簡稱財委)1952年12月19日關於&ldo;接管賴永初恆興酒廠的財產&rdo;的通知,由仁懷縣財委轉茅台酒廠接管。1953年春,張興忠到&ldo;恆興&rdo;,由資方代理人韋齡出面召集&ldo;恆興&rdo;職工,張興忠宣讀了關於沒收&ldo;恆興&rdo;的文件,獲得全廠職工擁護與支持。接著,經過對全廠的財產清點造冊,共折價2.25億元(舊幣)合人民幣2.5萬元。至此,三家私營茅台酒燒房便合併成為國營茅台酒廠,並於1953年8月1日由省專賣事業局劃歸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