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遠道而來(第1/2 页)
高公公回到東宮,李世民還未睡下,他雖然對長孫無忌說奏本明日再看,但依他的個性,不把奏本看完如何睡得著,所以他仍在挑燈夜戰,高公公進來時,已經是最後一本了。
高公公不敢打擾,耐著性子等李世民看完。李世民也察覺到他在旁邊了,但只以為他是來回話,也就沒有著急,因為按照往常,回的話通常沒什麼好話,就算送去金山銀山,換來的也都是極盡苛責。
李世民拿起硃筆在最後一個奏本上畫了個圈,然後放在一旁,看向高公公,剛要說話,卻見他滿臉的喜色,心裡不禁一動,難不成此酒深得父皇喜歡,終於有一句誇獎了麼?
李世民忙問道:「父皇說了些什麼?快說與朕知。」
高公公拜服於地,道:「賀喜陛下,太上皇飲酒後大悅,命宮人取了長戟,奏秦王破陣樂舞之,一曲舞罷,開懷大笑,把老奴叫到殿中,讓老奴帶話給陛下,太上皇曰:『你去傳話給李二,若他能俘虜頡利,讓他當眾為朕起舞,朕便原諒他所有過失,與他痛飲此酒,一醉方休!』老奴原話帶到,賀喜陛下。」
「父皇……」李世民虎目含淚,激動莫名。李淵這句話,如同是一道試題擺在他的面前,如果他能夠完成,就可以得到肯定。這讓一直以來飽受皇位『來路不正』的李世民,終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如果李淵肯認可他,那後世史官談論起當年之事,評價也許就會不同。
李世民緊緊攥住了拳頭,在心裡為自己鼓勁兒,無論付出何種代價,這件事情必須完成。從現在的戰勢來看,大唐滅突厥已成定局,只是這活捉頡利,卻不容易辦到。一來戰場之上刀劍無眼,萬一流矢射死了頡利,何人來給李淵跳舞?再者,王者自有尊嚴,若頡利見大勢已去,乾脆抹了脖子,事情也辦不到。
思及此處,李世民忙讓高公公研墨,奮筆疾書,一連寫就兩道旨意,分別送與李靖,李績兩位大將,備述了情由,命他們無論如何要活捉頡利。高公公吹乾了墨跡,把紙折好,猶豫了一下,又開口道:「陛下,太上皇還有一事吩咐。」
「說!」
「呃……太上皇說,酒不錯,還要幾壇。」
「要酒?」李世民微微皺眉,思慮了一下,又提筆寫了一封信,一併交給高公公,道:「這封信快馬送去定襄,太上皇那裡,你替朕……罷了,明日朕親自去解釋。」
「諾。」高公公拿著三封信退了出去,李世民心緒難平,輾轉許久,才勉強睡下。
長安距西域何止千里,信件一來一去即便八百里急傳也要三四日,李世民的旨意還未到的時候,定襄城這邊已經熱鬧了起來。
按照李世民的上一份旨意,定襄城開始接納流民。所謂流民,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唐人,一種是原本遊牧、現在想要定居下來的胡人、突厥人。前者自不必說,戰亂讓他們失去了家園,戰事結束之後,朝廷自然要安頓。後者,則是一項為長遠計的政治考量,自古邊患為何反覆?皆因這些邊境夷狄都是遊牧民族,這些人不居住城池,不耕種糧食,水草豐美的年頭,日子過得還好,一旦遇上天災人禍,沒有足夠的抵抗力,日子便過不下去。他們日子過不下去了,就只好化身為匪,劫掠中原了。如果能在大戰之後,趁著他們沒能力劫掠的時機,把他們收納到城池中居住,假以時日,他們也會像唐人一樣,學會各種生活技能,此為同化。中華民族能屹立千年,不管經歷何種磨難,都能再度崛起的根本,就在於這同化。
這都是統治者思考的事情,對於李思文來說,他只是完成命令而已,同時,他也需要人幹活,巴不得流民越多越好。這些流民都聽話得很,來到定襄城,衣食無著,都哭著喊著求著找活干,甚至不少人只求一口吃的,就從天亮干到天黑。多虧了這些人,城牆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