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我!”(第1/2 页)
元好问其实只有十七岁,比李桓只大两岁。
可是他把盏之间,口吐锦绣,出语如珠,才气纵横,已经峥嵘初露了。
难怪能写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种诗词。
而且写出这首千古绝唱《雁丘》时,他才十六岁,也就是去年。
可见的确是个牛人。
而在元好问看来,李桓有英雄之姿,豪杰之态,气度非凡而卓尔不群,可谓虎纹成文,已有食牛之气!
元好问从未在任何一个少年身上,见到这种清越贵重的英雄气。
两人越谈越是投机,真是相见恨晚,一见如故。
更让李桓高兴的是,元好问十分笃定的认为,宋军开禧北伐,必败无疑!
他的理由,几乎和李桓对李仁惠说的一样,还多了一个李桓没有想到的理由:
“宋廷本就很少赏赐将士,更没有分配战利品的规矩。”
“宋军若是赢了,收回淮北,那就必须大军镇守。可淮北贫瘠,远不如江南富庶繁华,又远离临安,宋军将士必然不愿意镇守,巴不得北伐失败。”
“北伐失败,也就不用驻守北方了。如此一来,宋军将士岂愿意死战?”
“反观金军,若是赢了,士卒也能获得很大好处。若是拿下江南,愿意去江南繁华地镇守的将士,也大有人才。”
“此消彼长之下,宋军要赢更难,此乃势也……”
元好问一番畅谈,鞭辟入里,说的十分在理。
就是李桓,也听的不住点头。
这真是个人才啊。
元好问说完,又问李桓道:“李兄以为,大金之祸在何方?”
李桓一指北方,“大金之祸,在北不在南,在蒙不在宋。可惜满朝大臣,鲜有人知。”
元好问一拍手,“李兄虽然年幼,真可谓目光如炬,远见卓识,胜过那些尸位素餐的颟顸之辈多矣!”
“小弟深以为然,这大金之祸,确乎就是蒙古!”
“我家在晋北,距离草原很近,塞外的消息也听的多些。”
“就在今年二月,有个叫铁木真的人,已经在漠北称汗了,建了什么大蒙古国,自称成吉思汗。”
“自古以来,但凡草原一统,无论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没有一个不南侵。”
“小弟以为,三五年之内,那大蒙古国的铁骑,一定会大举南下叩关!”
李桓不禁对元好问的评价更高了一层。
他居然看出了蒙古会在三五年之内南侵!
这个战略眼光,已经堪称一流了。
历史上,元好问在金朝即将灭亡时,才得以入朝,提出了很多卓然有效的对策。
若是金帝采纳他的意见,也不会那么快灭亡。
历史证明,元好问的这些对策,都是对的。
说明他的政治才能,同样很强。
元好问也对李桓惺惺相惜,又道:“还有一句话,小弟也只敢对李兄说起。”
他指指自己的头发,又指指李桓的头发,“你我皆没有髡头辫发,心照不宣,是以小弟才敢言及此事。”
李桓心中有数,放下酒杯道:“元兄但说无妨,出的你口,入的我耳。”
元好问低声说道:“大金第一大祸,在内不在外耳!”
“女真人凌驾汉人之上,以夷制夏,此乃有违天道,一旦有事,便是不可收拾啊。”
如此大干忌讳的话,他敢对李桓说,当然是表示信任李桓。
李桓暗自点头。
果然,元好问心中还有华夷之防,还有汉家情怀。
否则的话,若是金朝的死忠,那再有才能也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