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5 页)
——其国(焉耆)先高昌寇扰,有恨,不肯给马。法师停一宿而过……
高昌先前曾攻打焉耆。高昌国王的信反而帮了倒忙,焉耆连换乘的马都不愿提供。玄奘只住了一晚便匆匆离开了。
关于玄奘从长安出发的时间,有“贞观元年(627)”和“此后两年(629)”两种说法。玄奘访问高昌和焉耆应当是在出发后的第二年。而高昌攻打焉耆是629年以前的事,这时两国已关系恶化。因此在高昌被奉为上宾的玄奘到了焉耆才会备受冷遇。不得不说玄奘是受了无端的连累。
高昌作为西域的城市国家,竭尽全力想要生存下去。一边与西突厥缔结同盟,同时也尽可能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在与两个超大国的力量抗衡之上,尽力维持国家生存。夹在大国间的小国的生存方式,到现在一千数百年过去,依然没有改变。
贞观四年(630),玄奘访问高昌之后不久,高昌国王麹文泰亲自前往长安。麹文泰访问长安是在这一年的十二月。翌年正月,唐太宗设宴招待了高昌国王麹文泰以及随行诸臣。高昌国王的夫人也在一行之中,她本姓宇文,唐朝把皇室的李姓赐予她,这在唐朝来说属于破格的待遇。与高昌结为亲戚,对收集西域情报也大为有利。
十 怛逻斯之战与造纸术的西传(3)
麹文泰的父亲麹伯雅也曾在隋朝时入朝参拜过皇帝。也许因为自身是汉族政权,高昌国总是心向着东方。他们是中华文明的崇拜者,从出土文物中也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玄奘在此被奉为上宾,一是因为玄奘的人品,二是因为他是汉族僧侣。
在长安宫殿的宴席上,唐太宗和高昌国王究竟交谈了些什么呢?
一定谈到这样的话题
——就在数年前,有一位年轻却高德的唐僧曾经过高昌。无论怎么挽留,他都不曾改变去天竺取经的决心,毅然踏上旅途。这位僧人名叫玄奘。
对高昌而言,既然欲与唐朝加深友好关系,曾善待唐僧可是要强调的事实。
麹文泰率群臣访问唐朝,随员中应该有不少人在二十年前曾随先王麹伯雅访问过隋朝。
隋炀帝即位之后,高昌向隋派出使节是在大业四年(608)。
同年,日本也向隋朝派遣了使节。《隋书》中记载的是倭王多利思比孤,其实派出遣隋使的就是圣德太子。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有意思的是,这封有名的国书记载于《隋书》,而日本的史书中却没有记录。
翌年,高昌国王麹伯雅亲自访问了隋朝,并且逗留了约四年时间。甚至参加了征讨高丽的战争,其忠诚可见一斑。
隋炀帝行事铺张豪华,迎接远来客人时的排场也是极尽奢华到令人震惊的地步。沿路仕女盛装夹道,衣服车马装饰得美轮美奂。史书中写道
——以示中国盛。
一派盛世景象一定给高昌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国王归国时,隋炀帝还将一名皇室宗女许配与他,可说得到了最高级别的待遇。
然而隋朝已被唐朝取而代之,高昌使节团中怀念当年的人大概为数不少吧。
唐太宗与隋炀帝性格截然不同。
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和秦始皇都是成就过宏伟大业的皇帝。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隋炀帝兴修大运河,都是史上罕见的浩大工程。大运河连接长江和黄河,使自富饶的江南地区到中原洛阳、长安一带的距离大大缩短。南北分裂了数百年的中国,在隋朝获得统一,这统一的象征正是大运河。
关于兴修大运河的动机,后世的史书解释说,因为隋炀帝热爱江都(扬州),兴修大运河不过是为了自己行乐方便。隋王朝短命,以至于未能充分留下为自己辩护的记录和人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