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第1/2 页)
獨裁者秦硯,可不是一個浪得虛名的名號。
可是年紀相仿,讓奚芊芊看到秦硯總有一種故作成熟的感覺。哪怕明知道自己可能是在老虎身上拔毛,他們也忍不住和秦硯唱兩句反調。
現在看著奚芊芊、劉正文他們和自己插科打諢,秦硯不僅沒有生氣,甚至有點委屈,心想:我這都是為了你們好啊,你們怎麼就不理解呢?
秦硯自己對於自己的變化毫不知情,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
但言歸正傳,這劇本的確是寫完了,但距離真正的完工還差得遠。
秦硯很認真地說道:「你們都覺得這段時間看武俠、電影,已經看到想吐了的對吧?也不會因為劇情而開心了。」
四個人跟小學生似的立刻點頭,生怕秦硯沒有看到自己對於武俠作品的抗拒。
秦硯說道:「我又何嘗不是呢?我對於整個武俠劇情中的角色經歷已經沒有任何的同理心,我甚至不知道我應該為他們的經歷而高興還是難過。哪怕是配角死亡我也沒有任何的情緒變化。」
他們聽到這內心才有一點點的感慨:原來秦硯也是和他們都有一樣的感受啊。原來秦硯也只是一個人,長時間看武俠作品,同樣會審美疲勞。
然而四個人根本還沒來得及開心,秦硯就話鋒一轉:
「所以現在的我們對於武俠劇情已經失去了鑑別能力,我們還得再找人來鑑別。我們的評價標準已經不算數了。」
其實這也是涉及到劇本創作中的一個困境——人類的世界觀、文學素養、藝術偏好,其實都是後天塑造而成的。
比如說一個人長期聽搖滾樂,那他就會覺得古典樂過於沉悶;而長期看古典舞,他只會覺得現代舞過於放浪。
秦硯他們,這一個月接連不斷的觀看各類武俠作品,他們對於武俠作品實在太熟悉了,甚至剛剛看一個開頭,就猜到了結局。
就像是一個經常喝甜點的人,普通的甜度已經難以刺激他們的神經細胞分泌多巴胺。
簡單得說就是——現在秦硯他們認為自己手中的劇本已經足夠搞笑,足夠優秀,但並不意味著市場就會覺得它好看。
每一個導演在評價自己劇本的時候,都會稱之為是一個「內容豐富、情節飽滿」的劇本,但是真正讓觀眾進行評價的時候,絕大部分的劇本會評為「脫離生活,無法帶入感情」。
因為這些編劇、導演一開始就是在胡說八道嗎?不,那是因為他們的口味不能夠代表大部分的觀眾。
華國目前包括未來幾十年的影視編劇大多數單槍匹馬,很多原著改變都是請一個編劇,然後再和原著作者商量。
偶爾也會尊重導演的意見,但演員的意見基本上不會被採納,除非像陳稻明這種演員界內有足夠威望的人才能夠說得上幾句話。
能夠對劇本提出意見的人是誰?
他們都是影視工作者,他們都是物質生活相當富裕的人,和絕大部分的觀眾藝術審美絕不相同,必然會出現審美偏差。
這個問題在西方完整的工業電影體系下,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比如說像西方好萊塢有編劇協會、很多影視公司內部也有編劇部門。
他們在進行劇本創作的時候,並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他們會像秦硯這次組建的團隊一樣,一群人共同創作、互相挑刺,然後一起完善。
至於最後的劇本署名權,則看誰在整個工作之中成果最多。像大名鼎鼎的《星戰》、《冰與火之歌》的編劇,都是從大量同行中殺出重圍,獲得最後的改編權。
在劇本完成後,他們還會組建內部評審,會讓更多的人對劇本進行一個評價,看劇本的結構、節奏、角色是否符合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