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第2/3 页)
南無妙法蓮華經&rdo;, 看來是信奉 日蓮宗 的部隊。 李舜臣 命令部下船隻向日艦開火後, 立刻全軍退出港口。 日本人果然再次上當, 全軍追了出來, 並很快落入 李舜臣 布置好的包圍圈中。
雖然日軍處於劣勢, 但仍然勇悍異常。 據朝方記載, 在戰鬥即將結束之際, 仍有一名二十四五歲的少年將軍帶著手下8名家將, 奮勇抵抗登蜂擁上船的朝軍, 最後身中十餘箭, 才仰天大叫而死。 8名家將也一同戰死殉主。 此役, 26艘日艦也被全數擊沉。 而數場大戰下來, 朝軍竟未損失一艘戰船, 實賴 李舜臣 猶如鬼神的天才戰術。 捷報傳至戰時陪都 平壤 , 皇帝龍顏大悅, 升 李舜臣 一品 正憲大夫, 李億祺 元均 各升二品 嘉善大夫, 詔告天下。
日軍總算領教了朝鮮海軍的厲害。 看來要對付 李舜臣, 還得從長計議啊。 此人不除, 日軍補給船隊將無法沿海岸北上, 征服朝鮮只能落得個竹籃打水, 一場空! 為了徹底掃除 全羅道 這個障礙, 日軍主力海軍開始在 釜山 一帶集結。
臨津江之戰
一路勢如破竹的日本陸軍大概體會不到海軍遇到的窘境。 雖然糧草好像有點跟不上, 但這並不影響諸路軍團向北進軍的士氣。 如果沒有吃的, 直接就找朝鮮百姓搶好了。 《孫子兵法》不也說過&ldo;取用於國, 因糧於敵, 故軍食可足也。&rdo;這樣的話嗎? 雖然 孫子 指的是敵軍, 而日軍搶的卻是平民。
5月15日, 在奪下 漢城 2個星期後, 小西行長, 加藤清正 和 黑田長政 三路軍團再次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可是出發後沒多久, 一條湍急的大江擋在了日軍面前。 大江南岸非但沒有一艘船隻, 江北還整齊地隊列著萬餘名朝軍將士, 嚴陣以待。 三位軍團長不禁暗暗叫苦。
原來朝鮮一國不但多山, 由北向南還分別橫亘著五條大河: 大同江, 清川江, 臨津江, 漢江 和 洛東江。 五條大江如同五座天塹, 阻礙著南北的交通。 350年後, 聯合國軍 選擇 仁川 登陸, 而不是 釜山, 山高水險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小西行長 他們看到的, 正是第三條大河, 現為南北韓分界線的 臨津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