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1/2 页)
走馬上任
1946年,我東北民主聯軍經過&ldo;四平保衛戰&rdo;,沉重地打擊了敵人,但部隊也有較大傷亡。因為沒有根據地,加之力量懸殊,我軍主動撤出了松花江以南廣大地區。6月,根據中央決定,東北局進行了改組。新的東北局在哈爾濱召開了會議,做出了有歷史意義的&ldo;七七決議&rdo;,開始廣泛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組織兵力剿匪,加速了根據地的建設。各主力部隊也迅速得到補充與擴大。此時,經羅榮桓推薦,中央軍委批准,學成歸國的劉亞樓出任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原參謀長伍修權任第二參謀長,主管軍工生產。
劉亞樓上任後便抓緊時間熟悉情況。他感到,雖然我軍在抗日戰爭時期各部隊已經有了司令部,但司令部組織機構和業務很簡單。當時司令部的幹部都是由關內各根據地調到東北的部隊臨時抽調的,來自五湖四海。他們雖然有工作熱情,但思想作風、工作經驗均有差異,且普遍業務素質較低,組織很不健全,分工也不明確。司令部機關的幾個主要部門特別是情報和通訊基本處於敵情不明、上下不通的狀態,工作比較被動。
劉亞樓認為,司令部要適應複雜的戰爭形勢,適應游擊戰向運動戰的戰略轉變,必須健全組織機構,加強業務建設,提高作戰指揮的能力。他首先抓了情報部門的組織充實和業務建設。把關內來的、凡是做過情報工作的幹部集中起來,成立了技術偵察部門,加強了司令部的偵察隊伍和技術訓練。這一手抓得及時,抓住了要害,收到了實效。在以後的三下江南,夏、秋、冬季攻勢及遼瀋、平津戰役中,情報部門能及時提供敵情動向,使各級指揮員能不失時機地指揮部隊完成圍殲敵人的任務。
同時,他在司令部設軍務部門負責兵員補充,裝備調配(還監管幹部的調配);設訓練部門(當時主管作戰經驗的收集、總結、推廣等)和地圖科,在哈爾濱地段街辦起了一個印刷廠,很快印出了第一批軍用地圖下發各級指揮機關。為了加強地圖科建設,劉亞樓報總部批准,從部隊抽調了一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的戰士,以從偽滿接收過來的技術人員為骨幹,在勃利縣成立了測繪學校(解放軍測繪學院前身),解決了繪製地圖的專門人才。
他還狠抓通訊部隊建設。當時通訊部隊來自全國各根據地,通訊器材、技術人員、報務員嚴重匱乏,加之現有器材規格不一,人員技術參差不齊,工作紀律也很不嚴格,直接影響了戰場指揮。
劉亞樓知道通訊部門進行了大量的整頓工作,組織新的通訊網絡,嚴肅通訊紀律,根據當時的技術條件,很快建立了一支得心應手的通訊隊伍。
與此同時,劉亞樓根據領導層的分工對當時部隊的工兵、炮兵、裝甲兵、航空兵工作給予指導。他任東北航校校長期間(這時他還兼任俄文學校、參謀學校校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埋頭苦幹,提出&ldo;短小精幹,持久延長&rdo;的辦校思想,為我軍空軍建設培養了人才,保留了骨幹。特別在炮兵建設方面,他全力支持朱瑞司令工作,在炮兵使用和步炮協同作戰上花費了大量心血,經他不懈的努力,東北民主聯軍的炮兵得到迅速發展。
在司令部業務建設方面,劉亞樓為培養充實基層參謀人員,從部隊抽調了100名具有高小、初中文化程度的連排幹部,連同司令部原有的參謀人員,在哈爾濱連續辦了三期參謀集訓隊,每期六個月,他多次親自授課。每次學習期滿,考試合格髮結業證書。這些經過培訓的參謀人員,均成為後來部隊參謀工作的骨幹。
劉亞樓的參謀長工作非常辛苦繁忙,為了彌補學習材料的不足,他利用夜晚休息時間,親自翻譯了俄文版的《紅軍野戰參謀業務條令》,下發到民主聯軍團以上司令部,參謀人手一冊。儘管蘇軍參謀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