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新式农具(第1/2 页)
初五李荣带着大伙离开了太原城,离开时,林荣趁着最近粮价高涨,出售了一批粮食,同时把手里的纸币在太原城里开始了大采购,除了家用的生活物资,还采购了一批太原城和外地的商品,连隔壁油坊的二手榨油机也购买了一台,分拆后放入了空间。
六个人赶着两辆马车两辆骡车,拉着满满当当的货物去往了德县。
一路上行了三百多公里,过了三座县城,过了不知道多少个村镇,车上的货物早就售卖一空,偶尔还在当地县城休息时购买一些货品,路过下一村镇时在顺便卖掉。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这一路走走停停,不但路上的花费全都解决,还赚了不少银钱,纸币买来的物资也全都换成了大洋。
二月中旬,林荣就与李姓的小地主完成了交易。不但购买了全部土地,连同农具房产也一同买下。
李家庄是个大村,有五百余户,一千六百多人口,农民大部分都是李姓,当地种植水平低,作物产量不高,小麦很少耕种,以地瓜小米高粱和玉米这些作物为主。
林荣初来乍到,带着一个貌美如花的媳妇四个健壮的小弟,还有两匹马两匹骡子,来到李家庄落户,成了李家庄最近的热门话题。大伙议论纷纷,猜测着几人的来路。
林荣通过李姓地主的介绍,也大概了解了李家庄的一些内部情况。
在双方交易完成的第二天,林荣在地主的介绍下,带着礼物拜访了村里的村长,村长年近四十,性格强势,兄弟众多,在村里很有威望。
李正对林荣这个彬彬有礼出手大方的外来年轻人,主动拜访自己非常满意,更是承诺会关照林荣和几兄弟,李家庄按照政府规定五户一甲,将林荣和几个小弟编为五户,给了力林荣一个甲长的名头。
整个二月林荣带着几个小弟开始加工改造农具,把翻地的单头木梨改成了一个木车式的三头铁梨。人可以坐在木车上操控牲畜拉动铁犁翻地,又做了几个畜力播种机,畜力收割机,畜力脱粒机。这些工具,在这个时代可谓是高科技的农业工具的巅峰。
马拉式小麦收割机林荣是参考美国农场主发明的,简易式马拉小麦收割机,由马匹拉动简易的木车,人坐在木车上,木车外连接一个木质结构,由马匹的动力,带动风车外形的立体轮片转动收割。效率比农民弯着腰收割麦田大大的提升。虽然结构简单,在面积不大的农田,效率却不亚于机器收割。机器的部分零件齿轮和零件,是林荣找的太原作坊打制。
众人一直忙到三月初,才将农具打造完毕,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农具摆放整齐,让仓房看起来有些拥挤,张玉龄看着这些农具倒也是见惯不怪,跟在林荣身边久了,生活中,总是能够见到林荣鼓捣出一些形状古怪的东西,又很实用,也不知道自家丈夫怎么想出来的!
吃饭了!张玉龄对着院里休息的几人说道。
饭好了!哈哈,还真饿了,几个人拍了拍身上的灰乐呵呵的去了正房。
这个李姓地主,家里八口人,盖了五间正房,三间厢房,一个简易的仓房,后院一座小粮仓。房前院子有半亩大小,养了几只鸡,一头驴和两头黄牛。日子过的不温不火。倒也不缺吃穿。
林荣搬进来后,又带了两匹马和两匹骡子,院子就显得有些狭小。暂时也没办法,四个小弟虽然一人分了五亩地,却没有现成的房子,只能在林荣厢房暂住。每日,张玉龄负责几人的伙食。
三月初,林荣来到了自家的农田,看着一大片长着的杂草的农田,慢慢的踱步,作为一名农业德鲁伊传承者,能够清楚的感知到这片田地的贫瘠,土地上面一片片的杂草,在贪婪的掠夺着土壤中的营养。
夜里,林荣再次返回到自家田地,视野里这一片安静的大地仿佛沉睡陷入了沉睡。识海沟通自然,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