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页)
舌,连个临时居所都这么讲究,难怪莫荣添和老太太都给他派了得力管事,看来两位都下了大本钱了,都指望着自己赶快送个喜报回去呢。
不过,举人可不是那么容易中的。三年一届的乡试,各省皆有定额,听说本省今年被取中的举子名额只有九十五个,而参考的秀才监生却多达两千人,不到百分之五的比例,取中与否不但要考生看学识,还得看文字章句是否合符学道的喜好。难怪那么多人都削尖脑袋四处去打听学道的为人性情去了。
那两位管事天天忙得焦头烂额地回来。莫钟书从他们带回来的情报上,不但得知了学道大人姓杜名进,祖籍四川,兴和三年进士,而且还知道其家中一妻两妾,三子一女,喜吃辣,爱喝二锅头,等等等等。莫钟书看得有趣,感觉就和当年报纸上影视红星们的花边新闻差不多,边看边笑,看完之后该干嘛干嘛去。
乡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分别是八月初九,十二,十五开始。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考完试后一日才能出场。
到了八月初八,该是进场的日子了。
因为住得近,莫钟书硬是比别人多睡了大半个时辰才起来。两位管事已经带着几个下人把他的笔墨用具都收拾妥当,听说那还是上届的解元公用过的旧物,莫荣添花了不少力气才弄到手的,只是为了图个好兆头。莫钟书有些嫌恶地看了看那几支快秃了的旧笔,悄悄把自己用惯的湖笔换了进去。
因为考试期间要与外界隔绝,吃饭问题得自己解决,所以考篮里还装了许多吃的,虽然贡院里会有米有肉提供,但那些都是生的,得自己费工夫去做,那不是耽误了做文章的宝贵时间吗?所以两位管事给他准备了几十个煮熟的鸡蛋和切好的卤肉,还有各式耐存放的糕点,毕竟莫钟书要在里头关上整整九天。不过,厨子还担心莫钟书吃不好,用小瓷罐装了各式酱料,填了满满一篮子。
莫钟书提起那沉甸甸的考篮,才刚开玩笑问了一句:“这是预备着去郊游的吗?”
老太太派来的顾管事忙叫道:“叱叱叱,童言无忌大风刮去。五少爷您说话要忌讳,别那么口无遮拦的。要是冲撞了天上的文曲星……”话未说完,他就自己掩住了口。
街上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前去赶考的生员,就是陪同的亲友仆从,浩浩荡荡的人群挤满了整条街,好些马车都塞在路中间走不动了。
幸亏两位管事见识超群,不乘马车,只领着几个小厮,亲自拎了考篮,专挑小路近道走,一会儿就把莫钟书送到了贡院门口。
贡院门外站着一群带刀的兵丁,威风凛凛,气氛森严。早到的学子们敛容肃穆,等待贡院龙门大开。
莫钟书终于有了点感觉,也站到人群外缘,静静等待着。
大约过了十多分钟,远处一声炮响,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上的人朗声叫道:“肃静,学道大人到--”
莫钟书随着人流到了门口,经过一番比机场安检还要严格的搜身,这才进了贡院大门,找到分配给自己的号房。
号房内十分狭窄,只有上下两块木板,白天上面的木板当作写字的桌子,下面的当凳子,到了晚上就将这两块板一拼就算是床。旁边还有一盆炭火几枝蜡烛。
到了第二天,考卷发下来了,三道四书题每道要求两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每道要三百字以上,再作五言八韵诗一首。这些都是在书院里做惯了的,莫钟书只一天就完成了。
接下来的两天,可真是个折磨,莫钟书无所事事,把头一天写完的答卷看了一遍。巡场的号丁和监考官来来回回地走,莫钟书把他们的样貌和背影都研究了一遍,外面的太阳还挂得老高,无聊得他只能在号房里团团转,开始自己捣腾吃的,化无聊为食欲。虽然这儿只有一盆炭火,也不妨碍他把葱花和胡椒的香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