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宜�嵌┍āU庋�恍┤硕际峭肀ǘ嗄甑闹沂刀琳撸�绞弊茉诮纸潜ㄌ�下虮ㄖ娇矗�衷谟腥怂捅ㄉ厦牛�簿屠值猛几龇奖悖�┓荼ㄖ皆诩依锟础U飧龉�痰敝衅鹱饔玫氖茄亟�肀ǖ钠放菩вΑ5靡嬗谘亟�肀ǘ嗄昀戳己闷分屎驮谑忻裥哪恐胁豢商娲�牡匚弧5闭庋�恍┒┗П惶怨饬艘院螅�嬲�姆⑿泄ぷ鞑鸥崭湛�肌�
这个时候报社给出十二个转正指标,可也不是那么好拿的。江社长在给吴瑞年这些指标时,也对发行部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年底沿江晚报发行量要突破十五万份。这个任务十分艰巨,要想顺利完成,仅依靠现有的力量是不够的,这样一来,形势就将吴瑞年推到了两难的境地。他既担心现有的老站长们不能够圆满完成自己下达的任务指标;又害怕新来的站长们不会对自己绝对的忠诚。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吴瑞年逐渐对发行行业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它的工作全部要依靠人力来完成,这份工作兼有劳动强度大、人员素质要求高的两重特点。从专业角度看,整个发行工作由投递和征订两个方面组成。在投递方面,它要求发行员能在第一时间内将报纸送到读者手中,这一工作完全要依靠体力来完成,发行员需要长年累月地做重复的爬楼,骑车的动作,单调而辛苦,而且这一动作最短也要持续六七个小时,甚至更长。在这个过程中,发行员只要肯吃苦、耐力持久、有基本的方向感就行,这也就是发行劳动强度大的特点;在征订方面,它又要求发行员有很高的综合素质,善于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强于沟通,能够独立完成一份报纸的销售。通过说明、说服从而让读者接受晚报,进而订报,回收报款。而现在兼有既能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又有高素质的发行员,在发行部里可谓是凤毛麟角。从以上两点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报社就好比是一个企业,报纸就是这个企业的产品,而发行部就是报社的销售部门,它以销售报纸为最终目的。可是他又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销售部门。一般企业的销售人员可能只需要动动嘴,在往来单位间来回跑跑腿,出出差,大多数时候都能把事办成,完成自己的销售任务,而且他们的销售对象,其素质全都和自己在同一个层面上,沟通容易达成,基本上属于脑力劳动。可是报纸的销售却不一样,它要求销售人员不光要动嘴,还要动腿、动手,在这个行为当中,除了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他们所做的脑力劳动一点也不比一个专业的销售人员所做的工作少。他们要了解客户的心理,照顾他们情绪,针对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性格爱好、不同收入阶层等等不一而足的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来达到完成销售任务的目的,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会给自己的销售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当然这个损失不会很大,但是对一个线路来说,有时会是致命的,甚至会产生连锁反应。一个不小心,就会永远地失去一个客户。当然现在还没有竞争,客户在没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回头。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一花独秀的局面就可能会被打破。吴瑞年听说省报的副刊正准备改办成一张小报,事情在酝酿中,自己必须在这张报纸出来以前,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因而吴瑞年开始不停地在站长办公会议上向那些老站长们灌输危机意识。一方面强调在发行部内部即将实行的竞争上岗制度,另一方面则强调来自市场的压力。这些话使胡元奎他们这样一些老站长们心里很不舒服,他们开始私下里指责吴瑞年这是想卸磨杀驴。但是指责归指责,吴瑞年的话他们还必须听。因为就胡元奎冷眼观察,即使是跟随吴瑞年打天下的六大站长也对这些事噤若寒蝉,不敢当着吴瑞年的面说半个不字,何况他胡元奎这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呢。
实质上胡元奎做发行的时间也不长,他到沿江晚报发行部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