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纸张上的文明(一)(第1/3 页)
汉朝
【请选择您本次要观看的视频】
看着眼前突然出现的字,正在忙着安抚人的刘彻吓了一跳,见周围人似乎都看不到,就细细打量起面前的文字来,他的记性不错,有两个方块上的图似乎是之前见过,感觉没什么危险,刘彻就跳过这两个方块,点在了另一个方块上。
下一秒,天幕就再次浮现,随之出现了那个女孩,清扬的女声也响起。
【哈喽,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姜姜呀!
我昨天的时候刷到了一个古法造纸的视频,不得不说这玩意是有点解压的,不过我碰巧看到了一个评论,说“造纸术的出现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件之一”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哎?有这么重要吗?
后来想了好久才想明白,没有造纸术,就没有便宜文字载体,没有文字载体就难以形成文明。
没有文明,人类自然不可能像现在一样,有过去有未来的活着啦!
所以姜姜就想借着这个想法简单唠唠造纸术和它所承载的语言文字,不过姜姜本人不是专业人士,说的肯定很短浅,观点也极其个人,欢迎大家指正但请轻喷,比心~】
已经有了造纸术的朝代对这个话题有些摸不到头脑,没有造纸术的朝代那就是狂喜了,太好了,终于可以知道这个纸张的做法了,有了纸那么书籍文化政令就更好传播了!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最早的文字,被记录在龟甲和牛胛骨上甚至铜鼎上,它们的作用是与神沟通,用作占卜吉凶。
这时候的文字,被认为拥有神异,只有巫觋和贵族可以掌握。
但是,拿生物和铜做为书写载体,别说刻着有多费劲,更大的问题是这些载体也很稀缺。
一片龟甲,就那么大,能写几个字,青铜器是大了,可大又能大多少?更何况青铜器的铸造更为困难。
所以那时的巫师和贵族们在写字的时候,会想办法将口语简化,刻字如金,甚至牺牲了文字的连贯性,我们现在听那些文言文就会觉得古人的文章真是佶屈聱牙。】
天幕缓缓出现了一片龟甲,并配上文字和翻译。
甲申卜,殻,贞乎妇好先登人于庞
武丁卜辞问:命令妇好为王的先导,从庞这个部族征集兵员吗?
【这样读起来非常不顺口的文字,就是由于书写载体太过于受限导致的。
而自从有了语言,便有了语言差异,氏族社会时期,中小民族众多,部落林立,交流不便,形成了各自有特色的方言也是正常的事。
历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商周时代,这个时候虽然已经逐步形成了相对较为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语言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礼记·王制》中就有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虽然不知道记载的究竟是哪五方,但他们的语言是不通的。
《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楚人谓乳谷,谓虎于菟;故命之曰斗谷于菟。”这说明了这说南北方不但是语言有别,词汇也有区别。
由此可见当时不同地区的方言差异很大,给人们的交际带来了很大障碍,这自然会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的更进一步发展。
于是,周王朝建立以后,不但统一了文字,在语言上也下了功夫。由王畿向各地推广文字教学,使各地通其音义,掸人及掌教等官,把口语的宣传和文字宣传结合起来。
而要做这项工作,先得由贵族子弟做起,毕竟人家能够掌握规范字体、标准读音。
而且周朝还设立了译官,这些译官将各个地方的方言译成标准语,也就是说“雅言”。
“雅者,夏也。”“夏”是西周王畿一带的古名。
所以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