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清东陵(完)(第1/3 页)
本章阅读须知:本章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相关学者公开发表的论文,不同学者之间的观点可能会有不同,所以有不同意见请礼貌指正,谢谢!
【乾隆朝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均粮食占有率持续走低。
我们前面就说过,乾隆时期的人口爆发,半个世纪人口数量差不多是翻了一番。
但是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前,人口基数太大,那生产再高的粮食,平均下来人均占有也不可能高,更何况大清的贫富差距相当的悬殊。
所以那时的大多数百姓避免不了贫困和饥饿,即使那时是所谓的盛世。】
“我之前看什么数据,说乾隆末年的人均占有量只比春秋战国时期要高,比魏晋南北朝时期都要低”
“乾隆十八年的时候还是1152呢,乾隆四十九年就变成了763”
“人太多了,那可是三个亿啊”
历朝的百姓们陷入沉默,所以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承受着生活的重担和命运的摆布,无法抬头、无法向上的只有他们!
只有他们而已!
【其实人口猛增的压力乾隆也不是感觉不到,他是有做过一些措施的,比如移民垦荒、兴修水利、推广玉米番薯等美洲作物种植。
但是人口的增长,依旧会让人均口粮越来越低,嘉道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已经比春秋战国时期还要低了。
再加上清朝后期的政治腐败,老百姓过的有多苦可想而知,也怪不得清朝后期的起义频繁了……】
“不是有高产作物吗”
“乾隆时期好多人都被移到其他地方了”
“乾隆的盛世是番薯的盛世吗”
康熙微微一愣,番薯?
这番薯可是个好东西,好养活不挑地,种上一些就能在灾年里活下去, 之前广东地区米价飞涨,广东人就是靠着番薯活下去的。
这么好的东西,他可得加大力度推广,争取让大清百姓都种上一些红薯。
【我们也经常会在网络上看见一个说法:所谓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番薯的盛世”,这话说的有些绝对。
番薯的好处很多很多,比如“不与五谷争地”,将番薯种在山地这种原本不太好种植传统作物的地方,百姓们就能多出一部分可耕地面积。
比如番薯的生长期短, 如果遇到什么涝灾,在水退之后来不及种植五谷, 就可以剪藤种薯,让百姓们灾荒之年也免受饥馑之苦。
比如番薯耐贮藏, 青黄不接的时候,番薯可抵数月甚至半年的粮食。米价昂贵的时候, 百姓们也可以靠食用番薯活命。】
“明朝就传进来了,结果落在清朝手里”
“也不能这么说吧,作物是需要驯化的”
明朝
朱元璋听后眼睛瞪得浑圆,脸上满是雀跃:“居然有这么好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传进来的!”
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放人出海,寻找良种的事情了。
另一边的崇祯激动地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喃喃自语道:“红薯……我们有啊!”
这玩意既然在后人眼里是可以打造出盛世来的食物,那么不管真假,它都绝对是优秀的!番薯,他必须要推广种植!
百姓和将士们能吃饱饭,就不会大规模起义,社会就能安定很多!
社会稍微安定下来,大明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清朝
雍正点头,语气坚定地说:“好东西,就应该尽快普及!种!”
他之前没注意到番薯真是不应该,但是现在也是不晚!
而离明朝很远的朝代……
“主播,卖点番薯给咱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