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打开“时光宝盒”(下)(第1/2 页)
【4】
时间:2016年4月20日
地点:崇明区,长江口水域
天气:晴
事件:“长江口二号”或为沙船
找到沉船的船舷后,我们将其命名为“长江口二号”。
经过测量,我们确认这艘沉船所在的水域水深 8至 10米,船体遗骸埋藏在 5.5米深的淤泥中,参与的长度约 38.1米、宽约 9.9米。
勘测统计后,我们还探明,这艘沉船一共有31个舱室。由于水下成像的清晰度还不够,我们暂未能看清其全貌,但推测其为古代沙船。
我敢说,仅凭这一点,我们这一年以来的辛劳,就得到了巨大的回报。
对上海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上海市标由三个元素构成:市花白玉兰、沙船、螺旋桨。沙船之所以如此重要,那是因为,它是上海港最古老的船舶,象征着上海作为港口城市的悠久历史。
在历史上,沙船之父张瑄的故乡在高桥。话说,元代高桥人张瑄,设计出60条沙船,不仅解决了漕粮海运的难题(史称“南粮北调”工程),年运输量可达300万石。
之所以叫“沙船”,是因为这船的船身很大、结构行腔、吃水又很浅,它在沙滩上搁浅之时,不会轻易被损坏、倾覆。
张瑄是伟大的,他开创了海上漕运,这是中国漕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今天,我们也将见证历史,我们的这一发现将为元代上海港“东南名县”的地位提供实证。
【5】
时间:2016年5月18日
地点:崇明区长江口水域
天气:晴
事件:确定“长江口二号”的年代
沙船从元代开始使用,直到近代,其形制没有明显的变化。
那么,我们如何测定,这沙船的具体年代呢?
从朽烂程度看,我觉得沙船的具体年代距今并不久,但个人的判断,无法取代科学的检测,和实物的直接证明。
所以,我们选择双管齐下。一方面,我们采用了科技考古中最常使用的碳十四测年方法,为其提供年代数据。从船舷部分的测年结果来看,断代应在清王朝。
另一方面,我们在合适的天气,安排了几个潜次,希望能找出证明沉船具体年代的物证。潜水队员先后进入31个舱室中的4个舱室,进行了小范围的清理工作,发掘出了一些
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
从船舱出来,我们又在船体和它的周围,发掘到了一些紫砂器、木质水桶残件、越南产水烟罐等文物,以及桅杆、铁锚、船材、棕缆绳、滑轮等建筑材料。
每一种文物和材料,都有可能帮助我们对长江口二号”的年代判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6】
时间:2016年7月30日
地点:崇明区长江口水域
天气:晴
事件:摸清家底,但不急于一时
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孙局长说:“以往打捞沉船都有偶然性、被动性,或是船只失事,或是抢救性打捞,而‘长江口二号’却非常独特。它的发现和打捞都是‘主动为之’,是上海在文物普查的主动性调查过程中发现的,这对今后我国大范围的水下文物普查‘摸清家底’和水下遗产考古与保护特别有启示。”
最后,文物局和考古队达成了共识:我们现在是在做摸清家底的工作,也积极地在做探测和研究,但要把沉船打捞出水,尚须“黑科技”的加持,不急于一时。
对此,我也深以为然,尽管我很想早日看到沉船的全貌。
其实,沉船的船体及船用属具保存状况都还不错。尤其是,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