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页)
為了進一步發展馬來西亞的製糖業,1968年,郭鶴年組建了玻璃市種植機構。 該機構向馬來西亞聯邦土地發展局租到位於該國北部的玻璃市州145萬英畝土地的 叢林土地,全部開墾為甘蔗種植園;同時在該種植園附近與聯邦土地發展局合作建 立了玻璃市綜合糖廠有限公司,煉製種植園所產的甘蔗。
玻璃市州是全國最小的州,面積只有795平方公里,10萬多人口。可是玻璃市河 及支流亞勞河由北而南縱貫全境,因而風調雨順,土地肥沃,盛產稻米、橡膠和椰 子。郭鶴年利用這裡的土地種植甘蔗,經過幾年的努力,到1973年,該園終於獲得 了好收成,糖廠的產量也隨之迅速增加,使馬來西亞走出了砂糖自給的第一步。
在郭鶴年之前,儘管馬來西亞的氣候、土地適宜甘蔗生產,但該國的農民卻不 愛種植,稻米、胡椒、可可、菸草、腰果,才是主要種植的農作物。郭鶴年大面積 種植甘蔗,可以說是在馬來西亞農業史上寫下了新的一頁。自郭鶴年開創了製糖業 之後,馬來西亞的甘蔗種植業日益興旺。1970年,甘蔗種植面積達到071萬公頃, 1980年,增至179萬頃。
在製糖業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郭鶴年進一步擴大了糖業貿易,1970年,他覺 察到世界糖價有上升的趨勢,便果斷地打進國際糖市,他以東南亞為主要基地,把 經營戰線延伸向歐美,如從古巴購糖轉手銷給印尼,從泰國進口原糖提煉後通過香 港經紀人之手轉賣給中國,他趕在世界糖價上漲之前收購了大批原糖,並積極投資 糖的期貨交易。後來隨著糖價的上漲,他當年就贏得了600萬元(馬元)的巨額利潤。
70年代中葉,郭鶴年每年從泰國購入近30噸糖,通過賤買貴賣、抽取佣金等方 式,在紐約、倫敦等地進行期貨交易,取得了巨額利潤。在此基礎上,郭氏家族企 業逐步在巴黎特臘糖廠、玻璃市‐‐聯邦土地發展局綜合糖廠和中央糖廠擁有了巨 大的股權。據報導,郭氏企業集團在國際市場70年代中葉就控制了150萬噸的貿易與 經營,幾乎占國際糖業市場的10,占馬來西亞糖業經營的80至此,郭鶴年已由 &ldo;馬來亞糖王&rdo;發展成為&ldo;亞洲糖王&rdo;,成為國際糖市叱吒風雲的人物,被世界同 行公認為是世界六大糖王之一。
進入80年代以後,郭氏企業集團的資本已更趨雄厚。據1984年的統計,主要由 郭氏控制的玻璃市種植機構已擁有資本13762億萬元,總資產424億萬元,營業額 達到37億萬元,扣稅前盈利6855萬元,扣稅後盈利亦高達4600萬元。
隨著郭鶴年和他所主持的郭氏家族企業集團的發展,資本日漸雄厚,其經營胃 口逐漸大了起來,經營項目也日趨多樣化。
1962年,郭鶴年在此基礎上創辦了聯邦麵粉廠,之後糧食生意日漸興隆。1966 年,巴生的麵粉廠投入生產,不久巴生及新山合營的4家麵粉廠又相繼上馬。這些面 粉廠主要從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輸入小麥進行加工,年產量約22萬噸左右,控制了東、 西馬來西亞麵粉市場的40與此同時,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還獨資創辦了擁有100股 權的巴生古當食油有限公司,用大豆和棕櫚油提煉食油。1985年,聯邦麵粉廠還利 用麵粉廠及食油廠的副產品製造飼料出售。1984年度,聯邦麵粉廠有限公司的總營 業額達到98億馬元,扣稅後盈利3300萬元,淨利達2300萬元。1985年該公司的資本 增至8500萬元,總產值有3億元。
郭鶴年還設立了木材加工廠,在柔佛合資創辦了製造薄木板和夾板的馬來亞木 板廠後,不斷擴建在東南亞具有一定地位的大廠。其中95的產品銷售到歐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