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5 页)
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例五: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这几首《采桑子》,大都即事即目,触景生情,信手拈来,不假雕琢,却处处是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真切动人。笔调疏淡轻快,写残春之景,却无伤春之感,呈现新清雅丽、幽美静谧的世界。
安闲自适的晚年生活,足令人艳羡,但白发苍苍的欧阳修又闲不住了,开始自修《新五代史》。他竭力考据钻研,对文字反复推敲,不惮一再修改,往往是“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弄得自己疲惫不堪。欧阳夫人心疼他,就苦口婆心地劝道:“老公,你这是何苦来着!你已经名满天下了,难道还怕当年的先生来责骂不成?”
欧阳修揉了揉眼睛,呵呵一笑,道:“嘿嘿,不怕先生骂,可怕后生笑!”
小传: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卒赠太子太师,谥文忠。主持编修《新唐书》,又自撰《新五代史》,有《归田录》、《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编》传世。
司马光: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而司马光的词,则很少被人提到。《宋词300首》和《宋词精选》等大众普及本,都看不到司马光的踪影。但是,这并不表示他的词写得不好,怪只怪两宋是词的黄金朝代,写得一手好词的牛人着实太多。
先看看司马光的这首《阮郎归》吧: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
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霞殷,匆匆整棹还。
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阮郎归》又名《宴桃源》、《醉桃源》等,典出西汉刘晨、阮肇的遇仙故事,因此,此调常用来写冶游、艳遇、桃源仙境等。司马光的这首《阮郎归》,大意是一青年男子,无意间驾舟闯入春日仙境,遇见美貌仙女,一番浪漫,兴尽而返,恍如一梦。全词婉丽淡雅,“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流露出淡淡的惋惜、惆怅、追忆之情,虽然还是延续“花间词”的伤感风韵,但却没有过于颓废沉湎。
这首吟叹艳遇的《阮郎归》词,竟是道德君子司马光所写?相信许多人都不敢相信、大吃一惊的。
司马光名字的来历比较有趣,据说,他出生的那一年(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取名为“光”。对此,吾友“新开铺掌柜”常常引以为憾,说:要是司马光出生在南山就好了,他定会取名为“南”,……那么,名垂青史的一定是“司马南”,而不是“司马光”!
少年的司马光,就是个冷静机智的厉害角色,“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宋史 司马光》记载了他砸缸救友的先进事迹:“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一时间,司马光名动京华。15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许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20岁时中进士甲第,可谓少年得志、功名早成。
但司马光做人低调,并不以此“矜夸满志,昆明于物,如谓大下莫己若也”,只是谦虚地说:“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他性情淡泊不喜奢华,宝元年间中举时,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见。酒席宴会上,每人都在头上插满鲜花,肆无忌惮地嬉戏取乐,唯独司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