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2 页)
不到一定的層次,史書這東西你根本摸不著,民間那些寒門學子便是前朝的事情,知道的也就是民間不知道流傳了幾手的野史,唯有那些從多年之前流傳下來的家族,才會想辦法珍藏史書,而想要找到最全的史書,最終還是得到皇宮大內。
而皇宮裡頭,有這個資格接觸史書的就是翰林院,翰林院要修書,許多史書就是資料,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也只能接觸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
顧家兩三代人裡頭總有能入翰林的,如此很是抄錄了大量的史書,在顧家,旁支可以借閱一部分,並且還要付出另外謄抄一份的代價,而嫡系,卻是從讀書開始,就得穿插著看各類史書。
顧衡如今虛歲才三歲,就算是再揠苗助長,這個年紀也就是學著念一些朗朗上口的啟蒙書籍,能背上幾句,在大人看來,就是天才了。
顧衡的啟蒙是杜氏負責的,如今也就是帶著給他念三字經和千字文,小孩子也就是條件反射,能夠記得一部分而已。至於識字什麼的,在顧衡恢復前世記憶之前,也就是認識不到十個常用字,還屬於那種圖像式記憶,其實對於字的意思根本不了解。
如今攤上這樣的事情,顧巍直接整理了一批歷史故事出來,讓杜氏平常的時候當做啟蒙故事講給顧衡聽。
尋常的小孩聽到這些故事,只怕覺得沒什麼意思,但是顧衡就是個裹著三歲小孩皮的成年人,他迫切地想要知道這個世界的真相。之前沒有恢復記憶的時候,他知道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他就是個小孩子,大多數時間都養在杜氏身邊,交際範圍也很窄,顧家沒有他同齡的孩子,那些兄姐中最熟的就是二哥顧慎和二姐,二姐是庶出,不像是大姐作為顧氏嫡系的嫡長女,從小就有了正式的大名,還被記入了族譜中,二姐作為庶女,母親也只能說是賤妾,並非良家出身,因此,直接就是順著顧家三房女孩子的排行,喚作六娘。
杜氏並非六娘的生母,對這個庶女也就是正常對待,份例不會少,該有的教育也不會省,但是額外的關愛並沒有多少。主要也是六娘的生母李氏上不得台面,她本來是杜氏的陪嫁丫鬟,後來被杜氏給了顧巍做通房,一開始的時候還算是老實恭順,但是等到六娘出生之後,原本打算將六娘養在杜氏身邊,畢竟,嫡母教養的庶女,將來也容易有個好前程。
但是李氏瞧著杜氏身邊有顧慎,那時候大姑娘也到了即將議親的年紀,疑心女兒到杜氏身邊得不到多少的看顧,便過來求杜氏,表示自己這輩子就這麼一個骨肉,想要養在自己身邊。
杜氏頓時有些膩煩,難不成她樂意養一個庶女不成,她自個的兒女還不夠操心的呢!李氏目光短淺,杜氏也懶得提點,庶女的前程再好也就是那樣了,養在生母身邊,也不過就是將來的婚姻要下降一個檔次,到時候找個寒門士子嫁了,也未必不行。如此,杜氏乾脆順水推舟,之後就很少額外多管六娘的事情。
六娘養在生母身邊,李氏的確對這個唯一的骨肉寵愛不已,但是六娘卻也明白自己庶女的身份,一向謹慎,很少多言多語,每日裡到杜氏這邊請安,也是一副低眉順眼的模樣。她心中其實有數,顧衡這個弟弟年紀太小,她是指望不上的,反倒是大兄顧憬,或者說,大嫂對她的婚事有一些發言權。
人都是趨利的,六娘對顧衡這個幼弟就是保持著表面上的姐弟情,隔上一段時間,會送一點簡單的針線,但是從顧憬的妻子姜氏進門之後,六娘就努力與她交好,保持著良好的姑嫂關係。
杜氏看在眼裡,並不發表什麼意見,六娘這個年紀,是到了為自己打算的時候了,她平常對自己這個嫡母也算恭敬,杜氏並不準備在婚事上為難她,橫豎找個門當戶對的人家,陪上一副嫁妝嫁出去就是了。至於六娘的那點功利心,對於小女孩的那點小心思,杜氏還是很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