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2 页)
領兵部尚書,右都御史,總督湖廣軍務的侯恂,兵敗了!
建虜入塞,突破長城,直達運河,朝廷急調陝西孫傳庭和鳳陽馬士英的人馬北上勤王。原本和侯恂相互配合,左右夾擊,對張獻忠形成鉗制,將其困在瀘州和桐城一代的馬士英,不得不率黃得功和劉良佐的兵馬北上,馬士英一走,朝廷兵力出現空虛,雖然有方國安的浙江兵和孔有貞的四川兵勉強補上,侯恂也調兵遣將,從左良玉麾下調出一部,彌補可能的缺口,但嗅覺敏銳的張獻忠,已經察覺到了官軍的調遣。
於是他迅速突破,往安慶府而去,看樣子,似乎是想要走安慶,和革左五營匯合,繼而過長江,侵擾南京。
南京乃是大明陪都,絕不可有失。
侯恂急令左良玉追趕,同時也計劃在安慶府懷寧一帶,聚殲張獻忠。
不想追到半途,後方忽然急報,說,官軍屯糧重地無為州被流賊攻克!
侯恂大吃一驚,為保軍糧,他可是在無為州派駐了重兵的,怎麼可能被流賊輕易攻克?
探馬說,流賊假扮官軍,騙開城門,官軍猝不及防,城中軍糧,皆被燒毀。
侯恂捶胸頓足,但卻也無可奈何。
兵法雲,軍無糧則敗,軍糧被燒,事情重大,聽到消息的左良玉,急忙到侯恂帳中請令,認為應該暫緩進兵,先圖糧草,侯恂卻搖頭,侯恂認為,無為州的軍糧雖然被燒,但長江沿線的大城,都還是朝廷所有,張獻忠不可能攻破,大軍按照原計劃繼續追擊,從安慶府、池州府等地取糧即可。
左良玉對侯恂一向言聽計從,但今日卻有不同意見,他說,連年戰亂,安慶府和池州府的府庫早已經空了,根本拿不出支持大軍的糧草。
將帥意見不合,不過最後左良玉還是聽從了侯恂的命令,繼續追擊。
兩日後,大軍在浮山一帶和張獻忠的大軍相遇,官軍想要速戰,但張獻忠卻憑藉山頭死守,侯恂雖然拼力調糧,但十萬大軍,每日所耗眾多,臨近州府實在是接濟不上,沒辦法,侯恂只能分兵,一部分兵馬繼續和張獻忠對峙,一部分兵馬撤退,就在撤退之中,張獻忠忽然發動攻擊,各處流賊不顧死傷的猛衝,同時一小股流賊忽然出現在官軍背後,官軍大亂,自相踐踏。
眼見局勢無法挽回,左良玉保了侯恂急急退走。
浮山一戰,官軍浮屍遍野,傷亡慘重,左良玉麾下的十萬兵馬,最後成功撤退的,不過五萬人。
其慘烈程度,雖然比歷史上的開封之戰要好一點,但就左良玉的軍旅生涯來說,卻也算是敗的最狼狽的一次了,在這之前,左良玉對張獻忠屢戰屢勝,這一戰卻是被張獻忠殺的潰不成軍,丟盔棄甲,左部對張獻忠心理優勢,一下就蕩然無存。
左部大敗,退回襄陽修整,而原本北上勤王的馬士英部,在接到朝廷的命令,得知建虜已經退去,不需要他們勤王之後,重新率兵返回,不過此時左良玉已經敗了,馬士英孤軍無力抗衡張獻忠,加上糧草短缺,因此只能緊守鳳陽府和廬州,等待朝廷救援。
浮山一戰,張獻忠殺傷無數官軍,又繳獲無數,實力大漲,戰後,張獻忠如同是脫韁的野蠻,搶掠周圍的州縣,湖廣之地,一時再難有攔阻他的兵馬,安慶巡撫方孔炤聞左良玉兵敗,急忙調集兵馬,緊守安慶和懷寧,而張獻忠也果然帶兵殺向了安慶,圍住安慶,四面攻打,方孔炤急急向朝廷求救。
一時,湖廣震動,江南震動。
消息傳來,京師自然也是震動。
「侯恂無能敗軍!」
崇禎帝憤怒的扔掉了塘報:「錦衣衛,即刻緝拿侯恂進京!」
原本,崇禎帝就不願意放侯恂出獄,是在朝中眾臣勸說,又為了安撫使用左良玉,這才勉強令侯恂總督湖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