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 08(第1/4 页)
沒想到梁思申暑假時也不能回國。宋運輝接到梁爸爸憂心忡忡的電話,說梁思申如今沒法再住外公家,做父母的決定親去美國,親眼看著女兒在讀大學的地方安置下來,否則遠隔重洋的父母不能放心。 但到八月,梁爸爸卻笑呵呵地又來電,說梁思申在美國受的教育非常有用,小小孩子在美國那個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度不知多如魚得水,與幾個家境優裕的同學一起到大學城附近找房子,各自買了合適的小套,又買輛小小兩廂微型車以備上課下課用,都不需要他們父母幫忙。幾個小孩子雖然面孔稚嫩,可應付起購房事務來,無比務實。梁爸爸還說,親眼看到之後,做父母的心裡總算踏實了。他們回國後,梁思申將勤工儉學,一點沒有拿了足額遺產從此做紈絝子弟的意思,她幾個家境優裕的同學也是各自尋找勤工儉學機會,看來都是積極上進的人,他們看著很滿意。宋運輝想,可能是獨立的生活和來自獨立生活的壓力,反而培養了梁思申獨立自強的精神。 梁思申不回國,程開顏倒是鬆口氣,不再掛心。 而宋運輝則是繼續利用自己抓住新車間銷售與生產大權的契機,一步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閒暇時間,督促新車間技術室翻譯編寫操作規程,他自己則是撰寫多篇有關新技術新設備消化應用的文章,投稿於部門刊物。當然,投稿前,必須先得到總廠批准,敲章認可。 宋運輝寫的是一個系列,上中下三篇,題目為《引進,只是開始》。他以獨特的視角,講述從金州設備引進之後,國際市場方面對產品需求的參數變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體現出來的優勢增減,分析國外產品為什麼能在人工比中國貴的前提下還能保持價格優勢,又分析目前風起雲湧的自動化設備在減少運行成本和控制質量穩定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由此提出他的論點:國外設備引進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在引進設備的良好框架下繼續革新技術改造,趕上國際技術領域和市場需求的風雲變幻,保持設備永恆的先進性,才是設備引進的最終目的。 本來,宋運輝只寫了一篇,就是系列中的上篇。但是他的文章視野開闊,角度新穎,觀點獨特,富有激情。文章刊登,立刻引起部領導上下的重視,視之為全系統設備引進的寶貴經驗之談。上面立刻打電話下來,詢問金州總廠如何能大膽走出計劃經濟體系,從國際市場高度回頭審視自己的產品。上面的領導要水書記盯住寫這篇《引進,只是開始》的職工繼續深入剖析引進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入分析設備引進與現有制度的銜接與碰撞,分析金州總廠如何以設備引進為契機,大步邁入國際市場的曲折歷程。 水書記本來對於宋運輝這篇文章並不是太在意,原來還以為只不過是一篇闡述設備引進消化改造的技術性文章,他不懂技術,略略看一眼就審批通過。這會兒被上面電話提醒,再叫秘書問宋運輝拿原稿來看,看著看著,一朵微笑升上他一向尖銳的眼睛。他拍著扶手舒心而笑,沒想到,去年因新設備虧損,因費廠長打壓受部里一肚子的窩囊氣,最後的出氣口竟然著落在宋運輝的一篇文章上。水書記當即電招宋運輝來,要求第二篇,第三篇…… 宋運輝還以為水書記是讓他繼續深化消化引進設備,考慮了一下,才沉穩地道:「起碼得再給我一年時間,我可以從設備改造方面入手,不過寫出來的東西不會比這篇有內容。」 「為什麼?」 「這篇寫的正好是我們處於一個拐角時期,走出拐角,前面豁然開朗,一下看到好多新事物,可以寫的內容很多。可我估計未來一年之內,新車間基本上走在直路上,看到的新景物只會是細微變化,這種細微變化只可意會,寫出來並不會太好看。」 水書記不由得笑了,擺手道:「那你有沒有想過,你既然在拐角看到許多新事物,接觸到許多新變化,有沒有考慮分析一下激發我們走出拐角的因素是什麼?引進來當時我們的考慮是什麼?引進來走出去的時候,我們遇見多少新舊思想碰撞?我們當時是如何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