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第2/2 页)
什么也没说,只得摆了摆手:“也罢,所谓长兄如父,你们府里以后就是小王爷当家做主了,给弟弟取个小名也不是说不过去!”
“小王爷虚岁也有七岁了,出了孝,是不是就要入弘文馆读书了?”隆安侯夫人又问道。
“可不是嘛,可惜几个侄子年纪跟他相差都有点大,要不然倒是可以找个表兄弟做伴读!”顾晓有些遗憾地说道。弘文馆里的先生,那再次也是翰林学士,能得他们指点,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难得的事情。
不过这对顾家来说,也就是锦上添花。
顾家前朝的时候就是官宦世家,前朝熹宗的时候,天下就已经有了乱象,及到末帝时候,已经是积重难返。顾家那位先祖当时官至户部侍郎,眼看着情况不好,便最后进谏了一番,惹怒了末帝,被打了一顿廷杖,干脆利索辞官回乡了。
后来tai祖在金陵起兵,张贴榜文求贤,顾家先祖便让长子前往投靠。
一开始无非是想要在兵锋之下保住顾家的基业,哪知道还真让徒家成了事。顾家因为从龙甚早,虽说担任的多半是文职,除了守过城之外,并未真正参战,却是一直安定后方,保证后勤供应。因此到大魏立国,论功行赏的时候,顾家没够得上国公的爵位,而是封了侯,世袭三代不降。
但本质上来说,顾家还是标准的书香门第。除了侯府这一支之外,顾家其他各房如今还依旧靠科举晋身,开国五十多年来,顾家族人里也有三四个进士,十多个举人,秀才童生更是不少。
就像是后世搞学术有学阀一样,这年头科举也是有学阀的。像是顾家这样的人家,几乎是代代有人为官,又与许多耕读之家联络有亲,在科举上头早有自己的门路和心得。寻常寒门子弟,如果说寒窗苦读十年,一百个里面都出不了一个秀才的话,那么顾家这样的人家,十个里头差不多就能出两三个秀才,这还是因为江南文风昌盛,科举名额不够的缘故,放到北方,只会比例更大。
所以,顾家人若是想要翰林学士的指点,那真的很容易,不必冒着三天两头被打板子的风险给龙子凤孙当什么伴读。
隆安侯夫人因此口不应心地表示了一下遗憾,然后却是眼睛一亮:“既然小王爷要选伴读,我倒是有个人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