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天真(第1/2 页)
二人进山,此时夕阳向晚,但见此山绿木青葱,树影斑驳,泉水溪流汩汩下,青石小径弯弯起。有鳽禽归巢,松鼠觅食。灵气充溢满乾坤,好个修道宝地。
沿石阶而上,至尽头,见一吊桥,尽头处见红墙黑瓦,斗拱飞檐,便是这甘源观了。
有道童正待关门,见张谦道人打扮,问曰:“二位可是要挂单?”
遂请二人入观。
此刻观中正做晚课,殿内殿外,数十道士一齐唱经。小童将二人引至此处,自去诵经了。
张谦叶凡静待等候,俄尔见一众总角小童路过,或垂髫稚嫩,或意气风发,着道衣另有一番天真。
待晚课毕,为首一人来见。
此人皮肤枯槁,花白头发,金黄道袍莲花冠,乃是观中住持。
问曰:“二位小友何处来的?”
二人通报了名姓。住持命人准备斋饭,对张谦道:“我观小友气宇非凡,真英雄少年。”
张谦道:“晚辈既入玄门,不敢担世俗虚名。”
住持道:“你数月前,必不是如此想法。”
张谦惊异,曰:“愿前辈指点。”
住持道:“且在观中小住几日,道理自明。”
张谦欣然受之,于观中居三日,见道人每日或洒扫街庭,或进香祷告,或接待香客,与寻常道观无有区别。
却是那数十小童引他注目。
甘源观中设有学堂,小童或识字,或诵经,先生在时一本正经,先生去时玩闹争吵。
不在学堂时,则成群,四五扎堆,或追逐于山野之间,或对弈于老树之下。
你看那对弈小童,有人毁子,争得面红耳赤,大打出手,忽见一飞虫,便弃了棋局,也不争吵,二小童合力去捕,待归时,已满身草泥,合好如初。
没有争名夺利,世间蝇营,真是天真烂漫,可爱至极。
张谦思及前世幼时,几名好友于小巷或抢球,或跳皮筋,或丢沙包……不知何时起,渐渐疏远,中学时忙于课业,要为父母争光,大学时久不相见,
毕业后成为社畜。生活里是项目、客户、领导,心中念的是工资、奖金、房子,睡眠……
待到转世重生,他虽重历孩童时代,却无了天真之心。诸多兴趣,亦是清心养性之列。
及至年初,入道修行,虽有数月勇猛精进,待归至白水镇,见父亲孤单,便不能专心修道。
至此处,他灵光乍闪,明了住持所言者何?
父母亲人,可能放下?
天真之心,可能重拾?
想到此二者,他忽而抚掌大笑,去见住持,道:“我已想通此间关结,如今下山去了。”
复见叶凡,道:“你我下山去罢。”
叶凡道:“道长,我欲在观中修道,不下山了。”
张谦近日只在观中闲逛,却把他忘了,又思及那奇门凶征,问他:“为何?”
叶凡道:“我于此处心神安宁,又与观中识得一道人相谈甚欢,已拜其为师。”
张谦非是多事之人,与叶凡相别,自过山去了。
正是甘源离别天注定,再相逢时阴阳隔。
且说张谦见小童行动举止,思及前世今生,所悟者何。
一者,父母亲情不能斩断,只得顺天应命。
二者,他所见天真者,乃是大道自然,少年见事少,思虑少,便天真烂漫,此见山是山一层也,及至他,前世所学者,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乃是儒家学说。
儒道有相通之处,儒家之圣人为万世开太平,道家之圣人德泽万物,此为相通者。
然道有不同,道门讲无为,乃是修己身,修己心。儒家见天地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