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2/2 页)
鏡人。無人想到:劉鏡人發回來的很快被歸入檔案的電報,喻示著世界東方將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如果沒有十月革命,會有中國共產黨嗎?
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會有毛澤東嗎?
如果沒有十月革命,會有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嗎?
如果不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孫中山、毛澤東的生命軌跡能夠交匯嗎?
歷史的奧妙,在於它可以包含無窮無盡的假設。
歷史的冷峻,又在於它總把假設永遠置於假設。
結論是明顯的:十月革命使中國奔騰運行的地火終於找到了突破口。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被那場俄國革命所促發的歷史合力推向一起。
被革命之力推向一起的中國國民黨人和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的未來走向的判斷卻截然不同。包括孫中山本人。
孫中山對中國革命走向的估計判斷,集中體現於1923年初的《孫文越飛宣言》。
這是一份國民黨人經常引用、共產黨人很少引用的宣言。後來出現的國共分裂及共產國際以蘇聯利益為中心干涉中國革命的傾向,都能從這份宣言的字裡行間發現陰影。
越飛是老資格革命黨人,真名叫艾布拉姆·阿道夫·亞伯拉罕維奇,克里米亞人,1908年就同托洛茨基在維也納編輯《真理報》,1917年十月革命時是彼得格勒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22年8月,他以副外交人民委員的身份來華擔任全權大使,肩負兩個方向的使命:在北方,與吳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建立外交關係,實際解決兩國間懸而未決的中東路和外蒙古問題,維護蘇維埃國家的利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