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5 页)
西都城门,巍峨沧桑的城墙、往来熙攘的人群、神色冷峻的守卫,如此熟悉和陌生。遥想数月前她领着西都六少出门踏青,肆意的张狂;带着侍卫丫头奔往杭州寻求心的安宁,潇洒的落寞;领着一万多近卫军在这里和爹娘挥泪告别,寂静的奔放。无数次经过西都的城门,也没有现在近乎近乡情怯的情感。
皇帝接到方太监的飞鸽传书早派人在城门等候。还泪示意今天有些累了先回去休息,明日再去朝拜皇帝,让接应的带独孤萧回宫。
还泪没有先回家,她的马车向远征军的校场驶去。皇帝本划了一大块土地给远征军建新的校场,赵龙替还泪以“远征军一共就一千人,不需要这么大的校场”推辞了。
马车缓缓驶进校场,守卫看到熟悉的马车没有言语,单膝着地恭迎,低下的头微微颤抖着,可显内心的激动。
校场上远征军正在热火朝天的操练着。从几十万部队中选出的八百多人已经归入了远征军。凡新归入的远征军军衔加一级。
一个月前赵龙等几个远征军的骨干在西都进行大范围征召。西都的军队几乎全部参加这次选拔,甚至驻外的将领向皇帝提交申请带自己的部队参加这次选拔。远征军这三个字代表的远远不是军衔升一级这么简单。它已经是一个神话,是康国最顶尖的部队,是英雄的部队,是传说中的那个她的属下。可以说一人入远征军,全族皆荣,所在的整个部队都跟着荣耀。入了远征军,孩子可以进康国贵族都渴望进的“远征学院”。而老人可以享受他们的晚年。不仅仅是外在的,一想到可以和这样一支军队里的人并肩作战,这是每一个军人的梦想,这让他们热血沸腾。
一切让整个康国都火热起来。经过十几天的选拔这八百多人幸运儿终于产生了。
进了校场,看到远征军老兵的眼神才知道什么叫远征军。
校场处处都有警世之言,有“位卑未敢忘忧国”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还有在金銮殿上诵出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和青崖关祭英魂传诵天下的《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再看远征军老兵的眼神,冷漠而悲悯。有时候爱到了极致会显得冷漠,因为他们的爱他们的悲悯面对的是天下苍生。他们无情是因为他们多情。如此矛盾得令人心疼。
一种责任突然如泰山压顶般的压在新的远征军心头。沉甸甸的,肩负着民族复兴的责任。但是每个人的心里又突然如此满足,一种存在感的满足。是如此沉重的喜悦。正如《勇敢的心》中华莱士所说:“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曾经活过。”
那天,赵龙在校场的高台上看着新加入的同伴只说了一句话:“从今天以后你们就是远征军了,请对得起这个称呼。”
一句话,也够了。因为他们是远征军。
之后就是极其繁重的训练课程,如去年的远征军一样。还泪的护卫清风、冷月、炽日也常常过来,帮忙训练新兵也提供望江楼的帮助。
即使凭新兵们几十万军队中的顶尖身体素质还是感觉到极限。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新兵们都刻苦训练你追我赶,十分珍惜这次得之不易的机会,不像去年的远征军,要不是还泪的娘亲地位崇高就不知道要被这群油条兵问候多少次了。不过就算没问候还泪的娘亲,这骂骂咧咧也是少不了。校场的口令声依旧,可悲的是物是人已非。
一辆马车摇荡着驶来,进入到校场的视野中。一名眼尖的老兵首先看到。他楞了下神,横跨一步出列队伍,拿下头盔抱在左胸口单膝跪下。那本骄傲的头颅如刚才守卫般微微颤着。
所有人都看向那辆马车,老兵们几乎同时做出第一个老兵同样的动作。新兵们并不知道那辆马车意味着什么,他们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