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2/2 页)
,都是生活在日本人的恐怖壓力之下。
但是,華夏沒有屈服!
「知止而後有定!」
秦至庸的聲音很輕,語氣則是非常堅定。他的眼神,逐漸明亮了起來,好像發出了光芒。
民族苦難,民不聊生,但總會被有鳳凰磐涅,浴火重生的一天。
當思維運轉到了極致的時候,秦至庸好像看到了領袖們帶領著華夏百姓反抗日本人的侵略,他好像看到了詹天佑、葉企孫、竺可楨、侯德榜等科學家在歐美求學,受盡了白眼和偏見。可是他們再艱苦,都不忘初心,為了救國,為了華夏的強大,各司其職,將自身的價值,發揮到了最大。
秦至庸現在身陷敵營,帶上了手銬腳鐐,可是,他覺得,和那些在歐美求學的華夏科學家們相比,自己受這點委屈,真的不算什麼。
秦至庸還記得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這麼多年培養的學生,還沒有哪一個的學術成就,能夠跟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相比。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以前,秦至庸也想過這個問題。可是不得要領。但是現在秦至庸感覺自己找到了一點原因。
民國時期的大師們,都受過傳統的國學教育,就是所謂的儒家教育。他們生活在苦難年代,為了救國,每個大師,都有著大胸懷,大毅力。
他們以華夏傳統文化為根基,駕馭西方的科學知識。換句話說,那些震鑠古今的大科學家們,學術大師們,他們不懂武功,可是他們的心境,沒有一個人是「定」之境界以下。
只有心「定」了,才能做到廢寢忘食,才能忘我地鑽研科技學問。並且在學術上,做出驚人的成就,以此來讓祖國強盛。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