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5 页)
候却突然把我们都召来……究竟所为何事啊?”
那名为戴弘衮的老臣已年逾七十,两鬓斑白,眼窝塌陷,然而一对眼瞳却犹如两道精锐的光芒,看着这个同朝四十余年的政友,只听他淡淡答道:“皇上罢朝已久,眼见大势渐去,自然对朝局心灰意冷。然而今趟楚将军凯旋而归,这情况又自有所不同了。”
范逸较之戴弘衮年纪略轻,但也已是个年过半百之人,面色温润、眉态安详,倒似个和蔼的教书先生,“听闻数月前,离国国主襄穆为一女刺客暗杀,眼下其子襄绎初即王位……这个年轻人,亦当不可小觑吧?”
“呵呵,能把他的两个大哥囚禁起来,更能得到臣民拥戴,这样的人,确是有些手段。”戴弘衮沉吟道,“不过在这之前,在下可从未听闻离国三公子有称王的想法。”(事详“星寂”系列之二《钧天九华》)他转而对身后的中年人问道:“谏安,不知你对此有何看法?”
那被唤作文谏安的青年年纪约莫二十来许,相貌温雅敦儒,乃是戴弘衮一手提拔的枢密使。他听言先是朝戴弘衮俯身一揖,继而才抬首答道:“学生认为老师所言在理。学生也曾略有耳闻:离国三公子在前任国主去世前,一直是个不问政事的读书人;他的两位兄长为了王储之位,明争暗斗已有很多年,但他却从未参与过这二人之间的纷争。然而在他父亲襄穆死后,襄绎却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迅速稳定住国内动荡的局势——就此看来,此人城府不可谓不深。”
“文大人此言差矣,”立于左侧武官之首的楚昔赋早已听到这几人的谈话,只见他唇角轻轻上扬起一丝不屑的笑弧,淡淡补充道:“襄绎的能力与手段的确不容置疑,但他也并非是单凭‘一己之力’。”
文谏安闻言淡淡一笑:“莫非楚将军言下所指,乃是他那位多年的挚交好友——储月公子?”
他一语未落,便听后殿这时陡然传来一声急促而宏亮的通报声,声音尖亢而清拔,正是帝王身边的内侍总管。
这位内侍总管一到,那么就表示帝王此刻已至后殿了。百官们立即默契般地终止了讨论,迅速肃静下来。
少顷,就见澹台澈头戴十二旒冕,身着赭底衮绣彩纹龙袍,腰束九龙玉带,脚踏白袜赤舄,徐步走上冗长的丹墀石阶。气势恢宏的议政大殿顶部,紫檀漆金的重重斗拱、与大殿内部巍然崇举的十二根漆金盘龙石柱投下湛然的金光,映照在年轻帝王那张温玉般的脸庞上,看去辉彩流金,遮掩了那几许憔悴的病容。
澹台澈目不斜视,徐徐步至那张只属于他的九龙鎏金御座上。方一揽襟落座,便听四起的朝贺之声顿时响彻整个昭寰殿。
“愿皇上洪福齐天、恩泽永治!愿吾朝国祚永延、万世无疆!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澹台澈右手虚抬,沉声道:“众卿请起。”
他注视着这满殿效忠于大胤皇室的权臣们,朗声道:“朕荒误朝政已有多时,诸卿多次求见朕也一概未允——朕感谢且诚心佩服朕的臣子们,并未就此一蹶不振、放弃我大胤的内政;而朕这些时日以来的失职之过,亦在此向诸位卿家谢罪。”
他言罢便长身而起,竟面朝满殿文武官员,深深一拜。群臣见状,尽皆惊惶不已,慌不迭地下跪叩首。
“众卿不必多礼。眼下天下间大国相煎,至于兴黄之事,日后还要多劳诸位商榷。”帝王静静坐回御座上,继而转首看向伴于身侧的青衣男子,目中神光微微闪动,“今日得闻柳先生一席话,朕感之肺腑,特拜先生为国师,日后振兴我大胤之事,还望国师多加提点。”
柳千寒微亦不客气,当即俯首应道,“臣定当尽心竭力,以报皇恩。”
满殿文臣武将们闻言抬起头,这时,才注意到那个萧然立在御座之侧的青衣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