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1/5 页)
另一方面,调查发现,浙江省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支持率却是相当高的,但这也是全国的普遍情况。
其间的结论之间的矛盾只有一个可能的解释:中国公众在感性上对科技是重视的,但是相当比例的人群却无力改进自身的科学素养状况,由此造成了总体实际水平的低下。事实上,根据调查分析显示,浙江省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在性别、职业、年龄和城乡的分布上均存在较大差异。
从本文的研究兴趣来观察有关数据:
①不同职业群体科学素养状况是不同的:知识分子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为8�9%;管理者次之,为7�2%;排在第三的是商业服务人员,为1�4%;然后依次为其他(1�3%),工人(0�7%),农民(0�3%)。
②不同户籍公众科学素养状况:城镇人口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7%;非城镇人口中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0�6%。城镇人口的达标率是非城镇人口的6倍多。
换言之,那些无力改进自身的科学素养状况的人群最可能是下层民众:知识层面越高、生活水平越多(一般而言,城镇人口的生活水平比非城镇人口要高),越可能具备改善群体科学素养的能力。
逻辑推导的结果是:中国中产阶层(以及超越这个阶层的上层阶级)已经轻而易举的构筑起有关科学素养的知识沟;至于其他知识领域的知识沟,亦当在意料之中。
那么,这个知识沟是如何建构起来的?调查所使用的混合分类方法排出的次序显示:知识分子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高于任何按照职业水平差异所划分的人群),是知识的高低决定了这一建构的能力。从调查中有关“公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的分析可以看到:浙江公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活动形式有:观看电视中的科学节目、收听广播电台的科学节目、阅读报纸的科普专栏、阅读科普杂志图书、浏览科普网站等。其中,活动频率最高的是观看电视中的科学节目,经常观看的有48�4%,偶尔观看的有37�6%,没有的仅为14�0%;最低的是浏览科普网站,经常浏览的只有2�8%,偶尔浏览的有8�7%,没有的占88�5%。调查报告没有说明这些媒介传播渠道在不同阶层中的占有比例,但根据我们对电视和互联网传播的人群偏倚属性分析(参见本章下节)来看:
阅读危机与中产阶层的知识沟(4)
①一般意义上的大众广泛接触的媒体是电视等电子媒体,但是,由于电视以及电视受众共同日渐显明的娱乐属性,依靠电视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效率不可能很高;
②阅读图书、浏览网站等越是趋向于中产阶层模式的媒介接触行为,其人数比例越是稀少。
我们对于这个调查报告的分析,可以用来阐释这样一个命题:无差别人群中的知识素养的偏低,是由于阶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知识鸿沟,这种鸿沟从统计数据上稀释了整体人群的知识素养,同时意味着中产阶层的知识水平在芸芸众生中的一枝独秀;这一巨大的知识鸿沟是依据人群自身的知识水平的高低划定的,媒介接触行为的不同偏倚,导致了他们之间学习效率的差异。
结论是:从次级研究分析可见,对于当下中国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来说,“知识属性是建构知识沟的主要动因,而职业属性(也许还包括收入水平)不是建构知识沟的主要动因”这一假设是成立的;同时,“知识带来知识”的原因很可能是来自媒介接触行为的偏好(及其各自获取知识的效率的差异)。
显然,前者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发现,而后者则验证了有关知识沟的经典理论。
阅读危机与阶层的命运
今天;一个关于读书的常见观点是:一方面,媒体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