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頁(第1/2 页)
很快施里芬向這裡增派了六個師的部隊,再勇猛的北歐海盜也擋不住德國戰車的推進,英隊首先敗退,他們在這裡丟掉了三萬多人,也算是戰爭開始以來打得最艱苦、最出色的一場戰鬥了。讓出防線的英國人讓挪威軍隊腹背受敵,經受了英國人背叛滋味的挪威被迫投降,德軍進入奧斯陸,獲得了夢寐以求的鋼鐵產地。
獲得鐵礦石產地後,德軍總參謀部將目光對準了歐洲的石油產地之一‐‐羅馬尼亞,這裡的油田開採歷史很長,後來又被英國石油公司擴大了開採規模,其石油產量在歐洲僅次於沙俄的巴庫油田。
在國內動員了更多兵力,並得以從法國戰場上抽調大軍的德意志軍隊有充足的軍力南下。在法國留下兩個集團軍後,德軍將主力調往東線,在南下進攻南歐還是向東進攻沙俄的問題上,總參謀部內部產生了分歧。
施里芬主張南下進攻巴爾幹,拿下羅馬尼亞的油田後進攻塞爾維亞,與奧斯曼帝國會師。並隨後集中兵力進攻埃及和北非,徹底截斷英國的物資運輸通道。這個戰略還有另外一個重大的意義,那就是攻略中東地區,獲得那裡更加豐沛的石油資源,並拉近與華國的距離。
可惜這個建議被威廉二世否決,德軍的進攻方向不可能只考慮軍事意義,還要更多的從政治角度考慮。德軍進軍南歐會引起盟友奧匈帝國的顧忌,他們已經與義大利在南歐地區的利益產生衝突,德國人走進去,會加大利益分配的複雜程度。而且進軍北非和中東將於奧斯曼帝國的利益相衝突。
該死的政治!施里芬只能放棄原先的計劃。那些豬隊友根本沒有能力擊敗敵人,在巴爾幹地區,奧匈帝國在德軍的支援下才勉強擊敗了塞爾維亞。在東線俄軍正對奧匈步步緊逼,他們有更多的力量進攻羅馬尼亞。
在歐亞分界線地區,奧斯曼帝國在大高加索山脈折戟沉沙,他們龐大的軍隊被俄軍南方集團軍輕而易舉的擊潰。在西線還被希臘軍隊打得慘敗,根本配不上帝國的稱呼。
第四百八十九章 被捅了一刀
9月底,同盟國第一次首腦會議在維也納召開,根據政治需要進行軍事部署,是這次首腦會議的主要議題。而政治需要,完全可以解讀為利益分配,政治需要,完全可以解讀為利益分配,威廉二世急需解決同盟國內部的利益爭端,以更快的獲得石油資源,進而發動更大規模的征服戰爭。
爭吵持續了三天時間,最後德國、奧匈帝國成了贏家,保加利亞也獲得了不錯的蛋糕份額,只有奧斯曼土耳其不滿意,但戰績讓他們沒有底氣反駁。
根據維也納會議制定的秘密協議,盟軍將首先對準南歐,德軍出動兩個集團軍的兵力,配合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完全擊敗塞爾維亞,並出兵羅馬尼亞。攻占羅馬尼亞後盟軍將和奧斯曼土耳其夾擊希臘,從而威脅英國的地中海航運和生命線一般的蘇伊士運河。
贏得巴爾幹之戰後,德國將獲得羅馬尼亞的全部石油份額和希臘的克里特島,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平分羅馬尼亞的領土,另外奧匈帝國獲得塞爾維亞的四分之三和希臘北部一部分。保加利亞獲得塞爾維亞東南邊境一部分國土和希臘塞薩洛尼基以東領土。而奧斯曼土耳其只獲得希臘中部一部分領土,保留一部分國土的希臘將在同盟國的支持下成立新的政府,並成為同盟國的一員。
分贓協議制定後的戰鬥非常順利,除了盟國之間的配合、後勤不便和指揮系統混亂外,盟軍沒有別的麻煩。不過那些問題已經夠盟軍頭疼的了,好在塞爾維亞軍隊和羅馬尼亞軍隊麻煩同樣不小。
戰鬥進程乏善可陳,精銳的德意志士兵在前面快速推進,奧匈帝隊跟在後面打掃戰場、收攏戰俘、接收城鎮。以往奧匈軍隊幾個月不能突破的敵軍陣地,德軍在幾天之內就將其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