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5 页)
热爱唐诗的读者,难免不被其光芒所眩惑。
每个胡姬都有各自不同的身世,或因来自异域而遭受歧视。出生于西域的李白对待胡姬十分友好,但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都这样,例如前面提到的陆严梦的诗作。
另外,胡姬们跳的是什么舞蹈?与中国固有的舞蹈又有何不同?
关于中国古代的舞蹈,详情无从得知。可以肯定的是,舞蹈一定带有音乐伴奏,可惜当时的音乐至今无法准确复原。
所谓“礼乐”,古时总是把音乐与“礼”联系在一起,可以想见当时音乐也是以庄重的风格为主。
战国时代的魏文侯(前424—前387)是个崇尚古意的君主。他问孔子的弟子子夏
——听古乐时,我只觉得昏昏欲睡,而听郑国和卫国的音乐时,却可以不知疲倦。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想,昏昏欲睡一定是因为音乐太沉闷。音乐动听悦耳,听者自然不知疲倦。
郑声、卫声属于儒家所说的“*”,被认为是靡靡之音。至于这靡靡之音具体怎样,没有记载。我们只能从魏文侯的这段故事了解到,那并不是会让人昏昏欲睡的音乐。
儒家把音乐规定为善导民心之用。他们主张音乐是用于教化的,对娱乐性质的音乐则不予认同。
过于强调庄重的氛围,音乐节奏因此变得极其舒缓,这也是令人昏昏欲睡的原因之一。反之如果节奏欢快,则不易让人乏味。相对于上层强加下来的拖沓的音乐,更为轻快的所谓“*”应该说发挥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
在中国的各个封建时代里,相对于正统音乐,一直存在与其对抗的“*”,这似乎可看做民间音乐对官方御用音乐的一种反抗。这种对立一定也涉及舞蹈领域。
1978年,湖北省发掘了一座战国时代古墓,名称为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在出土文物中,有相当于公元前433年的年代铭记,由此断定这座古墓的确切年代。出土的最珍贵文物是一组由六十四个铜钟组成的编钟。
我在武汉市湖北省博物馆见到了它。这组编钟由六十四个铜钟排列组成,最大的重两百公斤,最小的二十公斤。编钟是打击乐器,演奏起来恐怕只有一个乐师是不够的。
编钟奏出的是什么样的音乐呢?我出于对古代音乐的兴趣,询问博物馆的人员。他们告诉我,虽然现在不能实际演奏它,但是有测试演奏时的录音。于是请他们放给我听。录音的乐曲使用出土的编钟进行实际演奏,曲目是古代音乐研究者们苦心复原的古曲《楚商意》。
我听了这首乐曲。
曲调的确庄严凝重,但不似想象的那般单调,音声变化丰富,缓急组合有致,听得出编曲者下了颇大的功夫。我持续听了三十多分钟,并未有枯燥之感,或许是因为我对古代音乐有着强烈好奇心吧。在好奇心尚存的阶段可以听得津津有味,但如果连续听一两个小时的话,恐怕只会感觉无法忍受。
听着这古代之音,我的思绪不由地转向了胡姬们的舞蹈伴奏音乐。
她们随之舞蹈的,一定是与庄重的古代之音截然不同的音乐。能够随着古代之音起舞的,大概只有能剧吧。即便是现代的日本舞蹈,恐怕也不适合。
听着大型编钟奏出的古代之音,脑海里联想到的却是胡姬,这也不足为怪。庄重与轻快,因为两者在人的大脑里是一对相互反应的组合。
胡姬的舞蹈在当时并非正统,而是纯民间的东西。即使在民间,应该也只是一种刺激人们好奇心的、旁门左道的艺能而已。人们在胡姬那里寻求的,是与她们特异的容貌相吻合的特异舞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七 长安的波斯美女(4)
虽然中国和波斯属于不同的文明区域,但在构成各自基轴的人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